作者:赵兰艳  单位:大新县人民医院儿科  发布时间:2025-09-05
64

小儿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呼吸道疾病,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冬春季节高发。患儿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部分伴有发热,虽经规范治疗可缓解,但家庭护理不当易致病情反复,甚至发展为肺炎。数据显示,3岁以下儿童每年发病率约2~3次,科学护理能缩短病程30%,降低并发症风险。掌握正确护理方法,是帮助孩子早日康复的核心。

居家环境护理:打造“呼吸友好”空间

1.温湿度控制:室内温度保持20~22℃,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呼吸道。冬季用空调或暖气时搭配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50%~60%,干燥会加剧咳嗽,湿度过高易滋生细菌,可通过湿度计监测调整。

2.空气清洁与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将患儿转移至无风房间,防止受凉。雾霾天关窗,用带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定期换滤网,减少灰尘、花粉等污染物。

3.减少刺激源:避免室内吸烟,二手烟会加重咳嗽喘息;不使用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刺激性物品;每周用热水清洗并暴晒床单被褥,减少尘螨;家中不养宠物,避免毛发皮屑引发过敏。

呼吸道护理:缓解咳嗽咳痰,保持气道通畅

1.有效拍背排痰:患儿取侧卧位或竖抱(头部靠肩),家长手指并拢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力度以闻“嘭嘭”声为宜,每次5~10分钟,每日3~4次。拍背后鼓励患儿咳嗽,小月龄患儿可通过变换体位促痰流动。

2.雾化与补水保湿:痰液黏稠时,可用家用雾化器加生理盐水雾化,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以湿润气道、稀释痰液。同时保证补水,1岁以下婴儿多喂奶,1岁以上幼儿每日分次饮水500~800ml,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3.避免过度“护暖”:过度包裹会导致患儿出汗、呼吸不畅,加重喘息。应穿宽松透气衣物,以“手脚温热、后背无汗”为宜,睡觉时盖轻薄被子,不蒙头。

饮食与营养护理:补充能量,增强抵抗力

1.饮食清淡易消化:选小米粥、烂面条、蔬菜泥、水果泥等,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这类食物易刺激胃肠、诱发咳嗽。1岁以下婴儿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可加少量米汤,不添加新辅食。

2.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鸡蛋羹、清蒸鱼、豆腐等优质蛋白,1~3岁幼儿每日25~30g,助力组织修复。多吃橙子、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可蒸熟或制成泥,以避免刺激咽喉,维生素C能促进炎症消退。

3.饮食方式调整:少量多餐,每次喂食量比平时少1/3,避免咳嗽呕吐。喂食时应抬高患儿上半身30°,以防食物反流呛入气道。发热食欲差时,提供蔬菜汤、去油鸡汤,补充水分电解质。

休息与活动护理:平衡休息与适度活动

1.保证充足睡眠:营造安静睡眠环境,睡前不剧烈玩耍、不看电子产品,可讲故事助眠。婴幼儿每日睡12~14小时,学龄前儿童10~12小时,睡眠时抬高床头15~30°,减少气道分泌物反流。咳嗽难入睡时,睡前雾化或拍背。

2.适度活动管理:急性期(发热、喘息明显)让患儿卧床;症状缓解后,可室内散步、玩积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户外活动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并佩戴口罩以防冷空气刺激。

3.观察活动反应:活动时若患儿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咳嗽加剧,应立即停止活动并让其休息;活动后精神好可渐增时间,以不疲劳为度。

病情观察与应对:及时识别风险

1.核心症状监测:每日测体温,超38.5℃持续不退或发热反复超3天,告知医生;观察咳嗽,若从干咳转频繁湿咳、出现犬吠样咳嗽或喘息加重,提示病情变化;记录尿量,若尿量减少、口唇干燥,则可能为脱水表现,需及时补水或就医。

2.精神状态观察:若患儿精神萎靡、嗜睡、拒食,即使没有发热,也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面色发青、呼吸急促(1~3岁每分钟超40次)、鼻翼扇动,立即就医排除肺炎等并发症。

3.避免护理误区:不应频繁喂药或强迫进食,也不可忽视病情,认为咳嗽能够自愈。遵循“观察为主、适度护理”,异常时及时联系医生。

小儿支气管炎的恢复离不开科学的家庭护理,家长需耐心陪伴,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护理方法,减少外界刺激,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从而更快地恢复健康活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