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宦光兰  单位:会东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7
23

在妇科门诊中,有这样一群患者:她们长期被“痛经”困扰,却总被当作“体质问题”忽视;她们备孕多年无果,却查不出明显病因;她们甚至在性交、排便时也会疼痛,生活质量严重受损。这背后的“隐形杀手”正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种影响全球约10%育龄女性的慢性疾病。它虽非恶性肿瘤,却能像癌细胞一样“转移”“浸润”,导致盆腔粘连、卵巢巧克力囊肿、不孕甚至慢性疼痛综合征。更令人担忧的是,从发病到确诊平均需要8-10年,许多患者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将全面解析这一“沉默的疾病”,从病因病理到诊疗策略,从生活护理到心理支持,帮助女性朋友早识别、早干预,守护生殖健康与生活质量。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本质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应生长在宫腔内,随月经周期脱落形成月经。但当具有活性的内膜组织通过经血逆流、淋巴或血管播散,种植在宫腔外的盆腔、卵巢、肠道甚至肺、胸膜等部位时,就会引发炎症反应、纤维化增生和周期性出血,形成异位病灶。这种“异地生长”的内膜仍受雌激素影响,在每次月经期出血却无法排出,最终形成瘢痕、粘连和囊肿。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如家族史)、免疫异常(如清除异位内膜能力下降)、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塑化剂)密切相关,而剖宫产、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可能增加经血逆流风险。

痛经是最典型的“报警信号”患者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从月经前1-2天开始,持续至月经结束后数天,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会阴或大腿。约30%的患者会出现慢性盆腔痛,性交时因病灶受压而疼痛(性交痛),排便或排尿时因直肠、膀胱受累而疼痛(排便痛、血尿)。不孕是另一大困扰,约40%的患者因盆腔粘连、卵巢功能异常或免疫因素难以自然受孕。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卵巢巧克力囊肿(超声下可见“云雾状”回声)、盆腔包块等体征,少数远端病灶甚至引发肺、胸膜的周期性血痰或气胸。这些症状常被误诊为“原发性痛经”“盆腔炎”或“肠易激综合征”,导致延误治疗。

诊断需结合多方面妇科检查可能触及盆腔结节、附件增厚或卵巢囊肿;超声(尤其是经阴道超声)可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深部浸润病灶;MRI对深部病灶的显示更清晰;而腹腔镜是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病灶并取活检。血清CA125水平可能升高,但特异性不足;近年研究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如anti-Müllerian hormone、细胞因子谱)正在提高早期诊断率。值得注意的是,育龄女性若出现进行性痛经、不孕或慢性盆腔痛,应高度怀疑本病,避免仅用“止痛药”掩盖症状。

治疗需遵循“个体化、长期管理”轻度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短效避孕药、孕激素或GnRH激动剂抑制内膜增殖;新型药物如芳香酶抑制剂、选择性孕酮受体调节剂正在拓展治疗选择。中重度患者常需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分离粘连,术后配合药物巩固疗效;对于卵巢巧克力囊肿较大或反复发作者,可能需行囊肿剔除术;严重病例甚至需要子宫切除或卵巢切除,但需权衡生育需求。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是不孕患者的重要选择,但需先手术改善盆腔环境或调整激素水平。

结语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被称为“隐形杀手”,但通过科学认知、规范诊疗与长期管理,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症状、保护生育力、提升生活质量。早识别“进行性痛经”的异常信号,及时进行专业检查;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药物、手术与辅助生殖技术;重视心理支持与日常护理,构建“医院-家庭-社会”的康复网络——每一步科学应对,都是对疾病的有力回击。更重要的是,每一位女性都应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