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偶莲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秀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18
615

在现代社会,高血压和糖尿病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慢性疾病,更令人担忧的是,它们常常如影随形,一起找上门来。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出现,身体就面临着双重打击,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健康风险也会显著增加。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高血压与糖尿病为何总“结伴”,以及如何科学应对,双管齐下控制好“两高”。

 高血压与糖尿病为何常相伴相生? 从发病机制来看,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会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化产物,这些糖化产物会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使血管变得脆弱、弹性下降,进而导致血压升高。此外,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身体为了克服这种抵抗,会分泌更多胰岛素,过多的胰岛素又会促使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导致血容量上升,血压也随之升高。 反过来,高血压对糖尿病也有不良影响。高血压会造成血管壁压力增大,损伤血管内膜,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程度,影响胰岛的血液供应,破坏胰岛细胞功能,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降低,血糖就更难以控制。 “两高”共管,刻不容缓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小觑。两种疾病并存时,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是单独患其中一种疾病的数倍。同时,肾脏也极易受到损害,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性肾损害相互叠加,加速肾功能恶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眼部病变、神经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在高血压的作用下也会进展得更快,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双管齐下,控好“两高” 1. 生活方式干预:这是控制“两高”的基础,包括饮食、运动和作息等多方面。合理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有助于控制血压;避免食用高糖食品,如糖果、饮料等,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量,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延缓糖分吸收。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适量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睡眠,每晚保证7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导致血压、血糖波动,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加重病情。2. 药物治疗: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往往需要药物治疗来使血压和血糖达标。

降压药物:常用的降压药有五大类,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血压水平、并发症等,选择合适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肾脏保护作用,是常用的首选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降压效果较强,可与ACEI或ARB联合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也可根据病情选用。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血压波动。降糖药物:种类繁多,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首选药物,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具有减轻体重、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其他药物则根据患者血糖特点、胰岛功能、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选择。3.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是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的关键。高血压患者应每天测量血压,早晚各一次,记录血压值变化;糖尿病患者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每周至少监测2 3天,必要时还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近2 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此外,还需定期检查血脂、肾功能、眼底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高血压和糖尿病“结伴而来”虽然棘手,但只要我们了解它们的发病机制,重视健康管理,积极采取生活方式干预、规范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等措施,就能有效控制“两高”,降低并发症风险,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