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牙齿因龋齿、外伤或牙周病出现缺损或缺失时,口腔修复技术能通过科学手段恢复咀嚼功能、改善面部美观。这项融合医学与美学的技术,已发展出多种修复方式,涵盖固定修复、活动修复及种植修复三大体系。
固定修复:不可摘戴的稳固之选
1. 冠桥修复(固定桥)
原理:将人工牙冠(桥体)固定在缺失牙两侧的健康基牙上,形成类似桥梁的结构。基牙需经过精准制备,确保修复体与牙齿的密合度。
适用场景:单颗或相邻多颗牙缺失,且基牙健康稳固的情况。若缺牙数量过多或基牙条件不佳,可能需结合其他修复方式。
优势:修复后咀嚼效率接近天然牙,外观自然美观,且修复周期较短,通常2-3次就诊即可完成。
注意事项:需磨除部分健康牙体组织以容纳修复体,对基牙条件要求较高。长期使用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基牙龋坏或牙周病。
2. 嵌体/高嵌体修复
原理:针对牙体缺损处制备洞形,将预制好的嵌体(覆盖咬合面)或高嵌体(覆盖整个牙尖)粘接固定。修复体可由金属、瓷或树脂材料制成。
适用场景:后牙大面积缺损,剩余牙体组织不足以支持传统充填材料时。
优势:能精准恢复牙齿的解剖形态,减少微渗漏风险,延长牙齿使用寿命。金属嵌体耐磨性强,瓷嵌体美观性佳,树脂嵌体则兼具经济性与实用性。
注意事项:需严格把握适应症,牙体缺损过小或过大均可能影响修复效果。修复后需避免咬硬物,防止修复体脱落或崩裂。
3. 贴面修复
原理:将超薄瓷或树脂贴面粘接在牙齿唇面,遮盖牙齿表面的色斑、缺损或形态异常。
适用场景:前牙变色(如氟斑牙、四环素牙)、轻度缺损或形态异常,且牙釉质健康的情况。
优势:磨除牙体组织极少,能显著改善牙齿色泽和形态,实现“微创美学”效果。
注意事项:修复后需避免食用色素重的食物(如咖啡、红酒),防止贴面染色。同时需避免咬硬物,防止贴面脱落。
活动修复:可摘戴的灵活方案
1. 可摘局部义齿
原理:利用卡环固定在剩余天然牙上,基托覆盖牙槽嵴提供支持,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
适用场景:单侧或双侧后牙缺失,缺牙数量较多,且剩余天然牙能提供足够支持的情况。
优势:价格相对低廉,适用范围广,可修复牙列任意部位的缺失。且修复体可自行摘戴,便于清洁。
注意事项:初戴时可能有异物感,需1-2周适应期。长期使用需注意基托边缘的清洁,防止食物残渣堆积引发牙周病。
2. 全口义齿
原理:依靠基托与牙槽嵴的吸附力和大气压力固位,人工牙恢复咀嚼和发音功能。
适用场景:全口无牙颌患者,尤其是牙槽骨条件较差或无法耐受种植手术的情况。
优势:能恢复面部轮廓和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价格低于种植义齿,维护成本较低。
注意事项:牙槽嵴吸收严重者需定期重衬,以保持义齿的固位力。使用过程中需避免食用过黏或过硬的食物,防止义齿脱位或损坏。
种植修复:仿生学的巅峰之作
1. 单颗种植修复
原理:在缺牙区植入一枚种植体,待3-6个月骨结合完成后,安装单冠恢复牙齿形态和功能。
适用场景:单颗牙缺失,且牙槽骨条件良好(骨量充足、密度适宜)的情况。
优势:不损伤邻牙,咀嚼效率接近天然牙,且使用寿命长。
注意事项:需严格评估骨量(通过CBCT检查),若骨量不足需先进行植骨手术。术后需定期维护,防止种植体周围炎。
2. 全口种植修复
原理:通过4-6枚种植体支持全口义齿,分为All-on-4和All-on-6技术。前者利用倾斜种植体避开骨量不足区域,后者则通过更多种植体提供更强支持。
适用场景:全口无牙颌且牙槽骨严重吸收者,尤其是传统全口义齿固位力差的情况。
优势:固位力显著优于传统全口义齿,咀嚼效率大幅提升,且能恢复面部轮廓,改善患者自信心。
注意事项:手术风险高于单颗种植(需评估全身健康状况),且费用较高。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和维护。
总之,口腔修复技术已实现从“功能恢复”到“功能与美学并重”的跨越。选择正规口腔机构,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配合科学维护,方能实现“齿如编贝”的健康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