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税国强  单位:四川省射洪市青岗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10
41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有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气短、胸闷等,病程长且容易反复。中西医结合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病后的生活。全球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都在持续上升,中西医结合能够调整整体功能与针对病灶,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根据患者的体质与病情特点,制定专属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

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与肺结核,此类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西医有相关的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等,可帮助患者舒张支气管,缓解气短的症状。糖皮质激素,如吸入型药剂布地奈德或口服药剂,在急性期口服能够缓解急性加重症状。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以及抗感染、氧疗等。还能配合进行肺部康复训练,如呼吸操可增强肺部力量,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西医营养学提倡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增强患者体质,纠正其营养不良。

中医辨证论治

肺气虚证:症见气短乏力、易感冒、舌淡苔白。治宜及时补益肺气,可使用玉屏风散、补肺汤等。肺脾两虚证:症见咳嗽痰多、食欲缺乏、便溏。治宜健脾益肺,可使用六君子汤。肺肾气虚证:症见动则气喘、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治宜补肾纳气。可使用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阴虚者可使用麦味地黄丸。痰热壅肺证:多见于急性加重期,症见痰黄黏稠、发热、舌红苔黄腻。治宜清热化痰,可使用清气化痰丸或桑白皮汤。血瘀证:多见于肺纤维化患者,症见口唇发绀、舌暗有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加用血府逐瘀汤。中成药与西药结合,在减缓西药毒性的同时,也能达到治疗目的,常用药物有百令胶囊、蛤蚧定喘丸、丹参注射液等。

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

患者可接受中医穴位贴敷,即在肺俞、定喘、膏肓、天突等穴位,用白芥子、细辛、甘遂等药物碾磨成的药粉进行贴敷,此法有助于缓解症状,尤其适用于虚寒型患者。患者还能结合针灸疗法,针刺肺俞、膻中、足三里、太渊、肾俞等穴位。例如,针刺太渊可补肺气,针刺肾俞可补肾纳气。部分中药制剂(如鱼腥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稀释后可进行雾化吸入,以起到抗炎化痰等作用。

中医讲究食疗调理:肺气虚者可适当食用黄芪炖母鸡,建议少饮汤、多食鸡肉以补充蛋白质。痰湿重者可多食薏苡仁粥,以健脾祛湿。阴虚燥咳者可饮用雪梨川贝羹,以润肺止咳。

生活调理与预防

生活中,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必要锻炼,并注意戒烟、防寒保暖、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更易感冒,故需格外注意保暖。患者需每日进行呼吸锻炼,如坚持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呼吸效率。适当运动也能增强患者的肺功能。患者可进行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以提高身体抵抗力。慢性病患者更易出现心理问题,较重的心理负担会影响康复,故需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减轻病症,恢复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

当患者症状处于急性期时,需及时寻求西医帮助,以控制感染,避免病情加重。对于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的患者,需准备吸氧设备以改善其缺氧状态,同时可寻求中医帮助,辅助清热化痰。进入稳定期后,可适当增加以中医为主的体质调理,以提升抵抗力,减少发作频率。切勿盲目相信“偏方”,部分偏方缺乏科学依据,其使用的药物可能含有有毒物质,不仅不能缓解病情,甚至可能导致中毒。病情反复时,需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