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当新生命即将降临的喜悦与分娩时难以忍受的疼痛交织,许多准妈妈既期待又恐惧。如今,无痛分娩技术为她们带来了曙光,但“无痛分娩真的不痛吗”这一疑问,始终萦绕在众多准妈妈心头。本文将深入剖析无痛分娩的原理、效果及安全性,揭开这项技术的神秘面纱。
分娩疼痛:难以承受之痛
分娩疼痛堪称医学疼痛中的“佼佼者”,其疼痛指数仅次于烧伤痛。这种疼痛主要源于子宫收缩痛、宫颈扩张痛及盆底扩张痛。分娩疼痛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内脏痛与躯体痛交织其中。子宫肌阵发性收缩以及胎儿经产道娩出时,会激惹神经末梢产生电冲动,沿腰、骶丛神经传递至脊髓,再上传至大脑痛觉中枢,从而让产妇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受。
在第一产程中,痛觉主要来自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和宫颈扩张,疼痛会逐步累及腹壁、腰骶区、髂嵴、臀部、大腿。随着产程进展、胎头下降及宫颈扩张,第一产程末期和第二产程时,阴道及会阴部扩张逐渐增强,子宫周围韧带受到牵拉或撕裂,疼痛感受也会随之加重。而且,分娩痛的程度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子宫收缩强度、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时间和空间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无痛分娩:减轻痛苦的“魔法”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又称为分娩镇痛,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的技术。它主要分为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两大类。非药物性镇痛包括产前训练、导乐镇痛、呼吸法、精神安慰法、水中分娩等,这些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痛。药物性镇痛则涵盖静脉镇痛药物法和硬膜外分娩镇痛法等,其中,硬膜外分娩镇痛凭借其安全、成熟、简单易行且效果最可靠、最确切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最为广泛。
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原理是在产妇腰椎间隙进行穿刺,将一根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然后通过导管注入低浓度的麻醉药。这些药物能够阻断神经传导,减轻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感觉,但又不会影响产妇的运动功能,产妇仍能自主活动并配合分娩过程。
无痛分娩真的无痛吗?
事实上,无痛分娩并非完全无痛,而是极大地减轻产妇的产痛,使之处于可忍受的范围内。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存在很大个体差异,无痛分娩技术虽不能保证所有产妇一点都不痛,但确实能将疼痛控制在可承受的程度。
无痛分娩不能做到完全无痛,是因为分娩过程中需要产妇保持一定的腹压和肛提肌力量来促进分娩进程。如果完全消除疼痛,可能会影响产妇的用力,进而影响产程。不过,无痛分娩能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精神完全放松,可根据疼痛程度自主调节分娩镇痛泵,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无痛分娩的显著优势
无痛分娩的优势众多。首先,它能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受和恐惧心理,减少产后疲倦,降低因疼痛导致的中转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其次,可降低机体的耗氧量,防止母婴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减少因疼痛诱发的高血压、心率增快、内环境紊乱等并发症。再者,产妇全程保持清醒和自主活动,可正常饮食饮水,腹肌收缩和子宫收缩均保持正常,有助于积攒体力,主动配合助产士分娩要求,加快产程进展。此外,还能显著降低宫内胎儿缺氧和娩出后窒息的几率。当因各种原因如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胎心异常、羊水粪染等危及母婴安全,需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置管可为紧急手术创造条件,节省时间,减少风险。
安全保障:严格评估与规范操作
无痛分娩以维护母亲与胎儿的安全为最高原则。使用的药物浓度及剂量远远低于剖宫产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后,通过胎盘的药物微乎其微,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也不会影响产后哺乳。
在进行无痛分娩前,医生会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行经阴道分娩者才适合无痛分娩。同时,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如对麻醉药物过敏、存在经阴道分娩的禁忌症(产道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位不正、羊水异常、胎心减慢等产科异常情况)、有颅内高压、脊柱畸形、严重的腰部外伤、凝血功能异常、败血症、穿刺部位感染、休克等情况,以及有妊娠合并心脏病、有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手术史的孕妈,和患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孕妈,需根据医生判断决定是否适合无痛分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