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彩红  单位: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发布时间:2025-07-22
1543

血液透析导管是患者的“生命通道”,但这条通道随时可能被感染或血栓侵袭。研究显示,不当护理引发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高达每千导管日2.5次,而血栓形成风险超过30%。每次接触导管前,请用杀菌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至少40秒,如同外科医生术前准备般严谨。更换敷料时需戴无菌手套,用含氯己定的消毒液以导管为中心螺旋式向外擦拭,消毒范围直径需超过10厘米,保持湿润30秒以上——这样能消灭皮肤褶皱里潜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将感染风险降低60%。淋浴时务必使用专用透析导管防水贴,边缘用医用胶带密封严密,曾有患者因保鲜膜包裹不严密导致污水渗入,最终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

导管的固定是否稳固直接影响血管安全。建议使用硅胶材质的专用固定装置,避免导管在血管内摆动摩擦。临床数据表明,导管移位超过2厘米时,血栓形成风险骤增3倍。选择敷料时优先考虑透气泡沫材质,普通纱布敷料易被汗液浸透成为细菌培养皿。尤其要注意导管与皮肤交接处,这是病菌侵入的关键门户,若发现渗液或红肿,需立即就医。

透析操作中的每个细节都关乎生死。连接导管前,先用酒精棉片包裹接口用力摩擦15秒,那些螺纹凹陷处可能潜藏数百个菌落。断开管路时必须在30秒内盖上无菌肝素帽,以防空气中的微生物入侵。封管技术更是重中之重:采用脉冲式推注法,先推0.5毫升肝素盐水,暂停1秒再推0.3毫升,最后夹闭导管时保持推注压力——这种手法能在管端形成液态屏障,使血栓发生率从34%降至8%。当血流量突然下降时,切勿强行加大泵速,这可能导致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正确做法是调整体位,用10毫升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若仍不通畅需专业处理。

识别危险信号能挽救生命。敷料出现黄绿色分泌物、导管周围皮肤发烫、不明原因发热超过38℃,这是感染发出的三重警报。此时轻按导管皮下隧道若感到疼痛或有脓液渗出,意味着病菌可能已在血管内蔓延。封管时阻力增大、透析机静脉压持续报警、回血可见棉絮状物,则提示血栓正在形成。最危险的是突发呼吸困难或胸痛,这可能是导管移位刺破心脏或大血管所致。导管破损渗血时,立即用无菌血管钳夹闭裂口近心端,这个动作可能阻止致命性空气栓塞。

创新技术正为导管安全带来革命。传统肝素封管液正被复合制剂取代:含庆大霉素的封管液能降低72%感染率,使用70%乙醇封管液留置2小时,杀菌率可超过99%。电磁导航技术能让导管尖端精准定位在心脏入口1厘米范围内,避免贴壁导致的血流不畅。智能敷料更是患者的守护天使——当感染初起致局部pH值升高,当炎症反应使皮肤温度上升1.5℃,它会立即发出警报,为救治赢得黄金时间。

患者自主护理需遵循不可逾越的铁律:除医护人员外,任何人均不得触碰导管外露部分——曾有患者因家人好奇抚摸导管接头,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被迫拔管。咳嗽或打喷嚏时务必用手肘内侧严密遮挡口鼻,飞沫在1米距离内仍可携带致病菌污染导管出口。着装选择关乎导管安全,前开扣式衣物是首选,穿脱套头衫时需两人配合:一人固定导管及敷料,另一人将衣衫卷成环状缓缓越过导管,避免牵拉力超过500g的安全阈值(相当于一罐可乐的重量)。若导管意外脱出,黄金救援方案是在10秒内取无菌纱布卷成直径3厘米的柱状体,垂直按压穿刺点并施加5kg压力(约两本厚词典的重量),持续压迫30分钟不松手——此时每延迟1分钟压迫,空气栓塞风险增加17%,这个动作是赢得抢救时间的关键,其紧迫性甚至高于呼叫急救。

每次规范护理都是在为“生命通道”保驾护航。当您用含氯己定棉签以同心圆方式螺旋消毒三遍,而非随意擦拭;当您采用脉冲式封管技术分阶段推注肝素,而非暴力推注;这些精密操作在微观世界构建起三层防护:物理屏障隔绝病菌,化学屏障杀灭微生物,流体动力学屏障预防血栓。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