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它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在不知不觉中对心脏造成损害。很多患者在患病初期,由于不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症状,未能及时察觉身体的异常,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其实,在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身体会发出一些“求救声”,只要我们留意这些信号,就能尽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多种病毒都可能引发该病,常见的有柯萨奇B组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当人体感染这些病毒后,病毒可能会直接侵犯心肌细胞,或者通过免疫反应间接损伤心肌,从而导致心肌出现炎症、水肿、坏死等病理改变,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身体发出的“求救声”
发热:发热是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激活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在与病毒战斗的过程中,会释放一些炎性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这种发热通常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3℃-38.5℃之间,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发热可能会持续数天,同时可能伴有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感冒或流感,但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在感冒症状好转后又再次出现发热,就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
乏力:乏力是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症状。由于心肌受到病毒的侵袭,心脏的泵血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从而使人感到全身无力、疲倦。这种乏力感可能在活动后加重,比如原本可以轻松爬几层楼梯,患病后爬一两层就会觉得非常累,需要休息很久才能恢复。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总觉得自己提不起精神,整天昏昏欲睡。
胸痛: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胸痛症状。这种胸痛的性质多样,可能是隐痛、刺痛、闷痛或压榨性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也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胸痛的程度轻重不一,有些患者可能只是感觉轻微的不适,而有些患者则会感到疼痛难忍。胸痛的发生是由于心肌炎症刺激心肌内的神经末梢,或者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性心肌炎的胸痛与冠心病引起的胸痛有所不同,冠心病的胸痛通常与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密切相关,而病毒性心肌炎的胸痛可能在休息时也会出现,且不一定有明显的诱因。
心悸: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跳异常的一种症状,在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也较为常见。患者可能会感觉心跳过快、过慢、不规则,或者有心跳漏跳、心跳强烈的感觉,就好像心脏在胸腔里“乱跳”或“扑通扑通”跳得很厉害。这种心悸症状可能在安静状态下出现,也可能在活动后、情绪激动时加重。心悸的产生是由于心肌炎症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引发心律失常,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
呼吸困难:在病毒性心肌炎早期,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早期可能表现为在活动后,如快走、爬楼梯时,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的症状,感觉喘不上气来。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这是因为心肌炎症影响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肺部淤血,从而影响气体交换,引起呼吸困难。
发现早期症状后该怎么办
如果身体出现了上述提到的发热、乏力、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疑似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症状,尤其是这些症状在病毒感染后出现,或者在短时间内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心电图、心肌酶、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包括休息、营养心肌、抗病毒(针对病毒感染情况)、对症治疗等。同时,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肌的恢复。
结语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的“求救声”可能很微弱,但这些信号却是我们发现疾病的关键线索。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守护好自己的心脏健康。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任何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获取科学的建议和指导。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