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心血管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心脏和血管的疾病统称。常见类型多样,比如冠心病,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影响心肌供血。还有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高血压使得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引发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在当下,心血管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运动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家人进行心血管疾病护理尤为关键。家人若能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为心血管病患者营造健康环境,预防疾病突发或恶化,真正为家人健康撑起保护伞。
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A”——日常监测与评估(Assessment)
在心血管疾病护理里,日常监测与评估作为重要开端,是维护患者健康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中生命体征监测意义重大,血压犹如身体循环系统的晴雨表,稳定的血压保障着心脏有规律地泵血及各器官灌注,测量血压时需选合适袖带,恰当捆绑并保证安静环境下获得准确数值。心率恰似心脏跳动的节律器,了解心脏跳动频率能判断其工作强度与效率,通过听诊器或指脉氧仪皆可获得精准心率。
不可忽视的还有各类症状评估,胸痛与呼吸困难是心血管疾病常见信号。胸痛可能隐隐作痛,亦可能剧痛如绞,持续时间、发作位置、辐射区域以及与运动、休息的关联都需细致甄别,它或许暗藏心肌缺血等危机。而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急促喘息、活动耐力下降或平躺时加重,识别这些症状,能为病情判断与治疗争取关键时机。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在康复进程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积极心态能激发身体的自愈潜能,低落、焦虑情绪却可能延缓康复甚至加重病情,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并适时干预,对患者康复意义非凡。
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 “B” - 基础护理措施 (Basic care)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基础护理措施包括:科学安排患者的休息与活动。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心功能较差时,应以多休息为主,充足的卧床休息能减轻心脏负担,让心脏得到恢复的时间。待病情稳定,症状有所缓解,便可适度活动,如进行慢走、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可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增强心肌功能与身体耐受力。
饮食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极为关键。低盐饮食要求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减少盐的摄入能降低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而低脂饮食,需限制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像肥肉、动物内脏应尽量少吃,多以橄榄油、鱼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替代,有助于维持血脂正常水平,预防心血管病的进展。
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C”——复杂护理操作与应对(Complex maneuvers & Coping)
在心血管疾病护理的繁杂领域里,“C”所代表的复杂护理操作与应对,给药护理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各类心血管药物犹如一把把双刃剑,用之恰当,能为患者缓解病痛,带来康复希望;稍有不慎,则可能引发不良后果。以降压药为例,需依据患者血压波动规律,定时定量给药,同时要密切留意患者有无低血压症状,像头晕、乏力等,一旦出现需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又如抗凝药,使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药物疗效,更要时刻警惕出血风险,包括皮肤、黏膜是否有瘀斑、瘀点,以及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
突发状况的应对更是考验护理人员的关键时刻。心脏骤停,宛如死神无情的镰刀,瞬间危及患者生命。此时,护理人员就是与死神搏斗的勇士,争分夺秒展开急救处理。熟练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胸外按压要有节奏、有力度,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深度约5厘米,同时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给予2次人工呼吸,整个过程要衔接紧凑,为患者赢取每一丝生机。
四、总结
悉心的心血管护理,就像黑暗中的灯火,在家人健康道路上为其指引方向、保驾护航。从这些护理要点来看,它们每一处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如同细密丝线织就的健康之网,护佑着心血管疾病患者逐步回归正常而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