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达乐  单位: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8388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变化,胃食管反流病已成为困扰都市人群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而胃食管反流病(GERD)又被称为“百变模仿者”,其症状常伪装成心脏病、哮喘、咽炎,导致超50%患者首诊挂错科室。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科普让大家学会如何辨别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指的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及以上部位的一种病症。正常情况下,食管与胃之间存在一道“阀门”——食管下括约肌,它能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然而,当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出现障碍时,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胃内容物就容易反流至食管甚至更高的部位,从而引发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识别

1.典型症状

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于餐后1小时出现,弯腰、平卧或腹压增高(如咳嗽、排便)时加重。

反酸:胃酸或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可能伴随酸味或苦味,夜间平卧时易发生。

2.非典型症状(易被误诊)

胸痛:类似心绞痛,需与心血管疾病鉴别(GERD胸痛多与进食相关,且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咽喉部症状:慢性咳嗽、咽喉异物感、声音嘶哑(因反流物刺激咽喉黏膜)。

呼吸道症状:哮喘发作、夜间呛咳、肺炎反复(反流物误吸入肺)。

口腔症状:牙釉质腐蚀、口臭(胃酸长期接触牙齿)。

3.症状识别关键点

时间规律:症状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夜间平卧时加重,坐起或站立后缓解。

诱因:高蛋白、高糖、高脂饮食、咖啡、酒精、巧克力、柑橘类水果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伴随症状:若合并吞咽困难、体重下降、呕血或黑便,需警惕食管狭窄或癌变。

缓解因素:抗酸药(如铝碳酸镁)或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可快速缓解症状。

自我评估与初步辨别

1.GERD自测表(根据《中国GERD诊疗指南》),若以下问题中2项以上为“是”,建议就医进一步检查:烧心或反酸是否每周出现≥2次?症状是否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弯腰、平卧或腹压增高时症状是否加重?服用抗酸药后症状是否迅速缓解?是否曾因胸痛被误诊为心脏病?是否合并慢性咳嗽、哮喘或咽喉炎且治疗无效?

2.家庭监测方法

症状日记:记录症状发生时间、诱因、缓解方式及饮食情况,帮助医生判断反流模式。

pH监测试纸:通过唾液或食管pH值变化初步评估反流频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注意事项:早发现早干预

1.何时需要就医:当出现某些“报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吞咽困难或进行性体重下降。呕血、黑便或贫血。胸痛持续不缓解,伴出汗、呼吸困难(需排除心梗)。慢性咳嗽、哮喘或咽喉炎经常规治疗无效。

2.降低反流风险的生活调整

饮食控制:①避免摄入过多蛋白质、坚果类及高糖食物,当这些食物摄入过量,小肠吸收后剩余过多,会在大肠通过菌群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胃肠压力升高;②选择低脂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肥肉等。同时,避免食用咖啡、浓茶、奶茶、巧克力、辛辣食物等,这些食物可能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导致胃酸反流。此外,还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体位管理: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胃酸反流。餐后2小时内不要平卧,避免胃酸更容易反流至食管。

戒烟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增加胃酸反流的风险,因此戒烟戒酒对于预防胃食管反流病非常重要。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腹压,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从而容易引发胃酸反流。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反流风险。

总结:GERD的辨别需结合典型症状、诱因、缓解因素及伴随表现,通过自我评估和家庭监测可初步判断,但确诊需依赖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等检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