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垒利  单位:武穴市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7-29
4375

婴儿嘴角时常出现的串串泡沫,虽常引发家长的喜爱,却也可能让新手父母产生担忧,即此类现象是否为肺炎的信号。

泡泡的成因:婴儿吐泡泡的常见缘由

①唾液腺功能启动,唾液分泌量增加:约从2~3个月起,婴儿唾液腺逐步发育成熟,导致唾液分泌量显著上升。由于其口腔吞咽功能尚未完善,无法及时处理过量唾液,进而使唾液易溢出并形成可见的泡泡。这类似于生产工厂产量骤增,但运输通道(吞咽能力)尚未完全健全,导致产品(唾液)暂时堆积于出口处。

②对口腔这一“新玩具”的探索:婴儿对自身身体构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他们发现口腔能够发出声音(如咿呀声)、进行吹气动作,且能将口水转化为泡泡时,会对这一“技能”产生浓厚兴趣,并不断重复以享受其中乐趣。这一过程是婴儿认知能力发展与口腔肌肉锻炼的重要环节。

③模仿与学习行为:婴儿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若目睹成人或年长儿童吹泡泡(无论是肥皂泡还是口水泡),他们会饶有兴致地尝试模仿,这也是其学习过程的一种体现。

预警信号的识别:肺炎患儿吐泡泡的特征差异

①泡泡的特征存在差异。更为频繁且持续:并非偶尔出现,而是持续、反复地吐泡泡,即便在安静状态(如睡眠时)也持续存在。

更黏稠且呈白色泡沫状:泡泡往往看起来较为黏稠、细密,呈多层细小的白色泡沫状(有时可能略带黄色或绿色),不易破裂。这是肺部炎症渗出液与唾液混合后的典型特征。

数量可能较多:口水或泡泡的量明显多于平日,且难以控制地流出。

②伴随呼吸系统症状(核心表现):呼吸急促:这是肺炎的关键症状之一。在婴儿安静状态下,需计数其每分钟呼吸次数(胸腹部一次起伏计为一次呼吸):0~2个月婴儿呼吸次数>60次/分钟;2~12个月婴儿>50次/分钟;1~5岁儿童>40次/分钟。不同标准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明显快于日常状态时需提高警惕。呼吸困难:婴儿表现出呼吸费力,可能出现情况为鼻翼扇动,吸气时鼻翼明显扩张与收缩;三凹征,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肋骨之间的区域)出现明显凹陷,这是严重呼吸困难的标志;点头呼吸,头部随呼吸费力而出现点头动作;呻吟,呼气时发出低沉的呻吟声(常见于小婴儿);青紫:嘴唇、指甲床、面色呈现青色或灰色,提示存在缺氧情况。咳嗽:可能出现咳嗽症状,小婴儿的咳嗽声可能较深、带有湿啰音(似有痰液),也可能较为费力。但并非所有肺炎患儿都会咳嗽,小婴儿尤其如此。喉间痰鸣:呼吸时喉咙或胸腔内发出“呼噜呼噜”的痰液声,在进食后或体位改变时更为明显。

③伴随全身症状。发热:是常见症状(但新生儿或体质较弱的婴儿可能不发热,甚至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精神萎靡:婴儿表现出异常安静、嗜睡、反应迟钝、眼神呆滞,或烦躁不安、难以安抚。进食困难或拒食:进食时吸吮无力、易呛奶、吃几口便停下喘气,或完全拒绝进食。这是由于呼吸困难使其无法同时兼顾呼吸与吸吮动作。

鉴别方法:家庭环境下对生理与病理状态的判断

①第一步:观察泡泡特征及整体状态。泡泡本身:需区分是少量、清亮、偶发(尤其在玩耍或长牙阶段),还是持续出现、量多、呈黏稠白色泡沫状。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睡眠情况。

②第二步:重点监测呼吸状况。计数呼吸次数(强调其重要性):在婴儿完全安静(最佳状态为熟睡时)且无发热的情况下,掀开上衣,观察胸腹部起伏,完整计数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对照前文提及的各年龄段标准,判断是否存在呼吸过快的情况。呼吸频率加快往往是肺炎最早、最敏感的信号之一。观察呼吸形态:呼吸是否平稳均匀?是否存在鼻翼扇动?吸气时锁骨、胸骨、肋间隙是否出现凹陷(三凹征)?面色、嘴唇、指甲是否红润?是否存在青紫或发灰现象?呼吸时是否有“呼噜呼噜”的痰音或哨笛般的哮鸣音?

③第三步:测量体温,关注其他症状。测量体温:若存在疑虑,需测量体温(推荐采用腋下或耳温测量方式)。需注意,小婴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手脚冰凉但核心体温偏高,或体温偏低等情况均需警惕。

婴儿吐泡泡多为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对于家长而言,掌握危险信号的识别能力至关重要。需明确,对婴儿整体状态的观察,尤其是呼吸与精神状况,远比单纯关注泡泡本身更为关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