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很多家长往往会疑惑:“明明宝宝只是咳嗽几天,怎么就成肺炎了?其实,宝宝肺炎的早期症状很容易和普通感冒、支气管炎混淆。
肺炎和普通感冒的“伪装术”
咳嗽是身体保护机制,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但持续加重的咳嗽,可能是肺炎“预警”。普通感冒咳嗽多伴鼻塞、流涕、轻微发热,宝宝精神好,吃奶睡觉不受影响,1-2周随感冒好转减轻。
而肺炎咳嗽更剧烈频繁,可能是“空空”犬吠样咳,还伴呼吸急促、喘息。关键是肺炎宝宝精神差,烦躁、嗜睡、拒奶,即便退烧,咳嗽和呼吸问题也不会缓解,甚至加重。
这5个“早期信号”逐个排查
信号1:呼吸“不对劲”——频率快、有杂音
正常情况下,1-3个月宝宝每分钟呼吸40-45次,4-12个月35-40次,1-5岁25-30次。若宝宝呼吸突然加快(如1岁内超50次/分钟),需警惕肺炎。此外,听诊胸部若有“咕噜咕噜”湿啰音,或呼吸伴喉鸣、喘息(像有痰堵喉咙),也可能是肺炎早期表现。家长平时要多留意宝宝呼吸的声音和频率,异常即就医。
信号2:体温“不稳定”——高烧不退或反复烧
很多家长觉得“发烧就是感冒”,但肺炎发烧有明显区别:多为38.5℃以上高烧,吃退烧药效果差,退烧后很快复烧,呈“反复高烧”特点。更重要的是,即便体温暂时下降,宝宝仍萎靡嗜睡。若宝宝高烧超3天不退或反复烧,务必及时就医排查肺炎。
信号3:精神“变蔫了”——烦躁、嗜睡还拒食
宝宝精神状态是健康“晴雨表”。普通感冒时,宝宝退烧后会恢复活泼,吃奶吃饭正常;但肺炎宝宝会明显萎靡,对玩具没兴趣、嗜睡、哭闹不止,还拒绝吃奶吃饭,甚至不愿喝水。
家长别只关注咳嗽发烧,精神变化更不能忽视。
信号4:嘴唇“变色了”——嘴唇发紫要警惕
宝宝正常嘴唇应红润有光泽,若嘴唇、指甲盖发紫,可能是肺炎导致缺氧。这是因肺炎影响肺部气体交换,使血液含氧量降低。
这种情况很紧急,一旦发现必须立即送医。家长要多观察宝宝嘴唇颜色,这是判断缺氧的重要信号。
信号5:咳嗽“加重了”——夜间咳、咳到呕吐
普通感冒咳嗽白天明显、夜间减轻,而肺炎咳嗽多在夜间加重,宝宝可能因剧烈咳嗽从梦中醒来,甚至咳到呕吐。这是因夜间平躺时,呼吸道分泌物更易刺激气管。
若宝宝连续几天夜间咳嗽频繁、影响睡眠,且伴随呼吸急促,需警惕肺炎。
正确应对分3步
第一步:及时就医,别“硬扛”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平时挺健康,扛一扛就好”,或担心“去医院交叉感染”,选择在家观察。但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病情进展快,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一旦怀疑肺炎,要第一时间带宝宝去正规医院儿科或儿童呼吸科,通过血常规、胸片、听诊等检查明确诊断。
第二步:遵医嘱治疗,别“乱用药”
确诊肺炎后,医生会根据宝宝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感染病原体,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止咳化痰药、雾化治疗等。家长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宝宝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换药。有些家长担心“抗生素有副作用”,见宝宝症状消除就擅自停药,结果导致病情反复。
第三步:做好家庭护理,帮宝宝“恢复快”
除遵医嘱治疗,家庭护理对肺炎恢复也很重要。家长可从这几方面入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50%-60%;多给宝宝喝温水,稀释痰液;宝宝咳嗽时,轻轻从下往上、从外向内拍背;保证宝宝充足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过甜食物。
3个“防护措施”
措施1:按时接种疫苗,筑牢“防护墙”
接种疫苗是预防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常见肺炎疫苗有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家长可根据宝宝年龄和医生建议按时接种。此外,流感可能诱发肺炎,每年秋冬季节,建议6个月以上宝宝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措施2:避免接触“传染源”,减少感染机会
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流感、肺炎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游乐场。家人若感冒咳嗽,要避免近距离接触宝宝,接触时戴口罩、勤洗手。
措施3:增强宝宝抵抗力,提升“免疫力”
宝宝抵抗力强,才能更好抵御细菌病毒。家长可通过合理喂养、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帮宝宝增强抵抗力,尽量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免疫球蛋白能提高免疫力);宝宝添加辅食后,保证营养均衡;根据宝宝年龄适当户外活动如晒太阳、散步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