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雪茹  单位:国药东风总医院 药学部  发布时间:2025-08-01
923

咳嗽、咳痰、喘息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而这些不适常常让人坐立难安。药房里呼吸系统药品琳琅满目,止咳药、化痰药、平喘药各司其职,选对了能快速缓解症状,选错了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加重不适。掌握这些用药知识,才能避开常见“坑点”。

一、止咳药:分清“干咳”与“湿咳”再出手

咳嗽是身体的保护性反射,能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但剧烈或频繁的咳嗽会影响生活质量。止咳药并非“万能药”,需根据咳嗽类型选择。

中枢性止咳药:如右美沙芬、可待因,适用于无痰的干咳(如感冒后期、支气管炎初期)。但需注意,可待因具有成瘾性,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

外周性止咳药:如那可丁,适用于轻度干咳,副作用相对较少。

避坑提醒:痰多的“湿咳”不宜用强力止咳药!强行止咳会导致痰液滞留呼吸道,加重感染风险。此时应优先化痰,而非盲目止咳。

二、化痰药:帮身体“排痰”而非“止痰”

痰液是呼吸道炎症的产物,若痰液黏稠难以咳出,会阻塞气道、加重咳嗽。化痰药的作用是稀释痰液或降低其黏稠度,让痰更容易排出,而非“消灭”痰液。

刺激性祛痰药:如氯化铵、愈创甘油醚,通过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微恶心,反射性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使痰液变稀。这类药物口感可能较差,部分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胃不好的人需慎用。

黏痰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能直接破坏痰液中的黏性成分,使黏稠的痰液变稀。乙酰半胱氨酸还可用于雾化治疗,适合痰液黏稠、排痰困难的患者。

黏液调节剂:如羧甲司坦,通过调节呼吸道腺体分泌,减少黏稠痰的生成,增加稀薄痰的分泌,适合慢性支气管炎等长期有痰的患者。

避坑提醒:化痰药需配合“主动排痰”!用药期间应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咳嗽时轻轻拍打背部,帮助痰液松动。切勿认为“药到痰自消”,忽视主动排痰的重要性。

三、平喘药:针对“气道痉挛”精准发力

喘息多由气道平滑肌痉挛、气道狭窄引起,常见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平喘药的核心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需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不同药物。

β₂受体激动剂:短效代表药物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能快速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急性喘息,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多为气雾剂,起效快(数分钟),但作用时间短(4-6小时),不宜长期频繁使用,否则可能导致药效减退。

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具有一定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但较β₂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

茶碱类:如氨茶碱、多索茶碱,但这类药物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过量可能引起心悸、手抖、失眠,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同用(可能增加中毒风险)。

避坑提醒:急性喘息别依赖“口服药”!应优先使用吸入性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剂直接作用于气道,起效更快,副作用更小。若急性喘息持续不缓解,需立即就医,切勿自行加大药量。

四、联合用药:避免“重复用药”和“药效冲突”

呼吸科疾病常表现为“咳+痰+喘”的组合症状,联合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以下误区:

重复用药风险:许多复方感冒药(如氨酚伪麻美芬片)含有右美沙芬,若同时服用其他止咳药,可能导致右美沙芬过量,引起嗜睡、呼吸抑制。用药前务必查看成分表,避免“隐形重复”。

药效冲突问题:强力止咳药(如可待因)与化痰药联用时,可能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排出,反而加重病情。干咳无痰时可单用止咳药,痰多咳嗽时以化痰药为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联用温和的止咳药。

特殊人群禁忌: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婴幼儿切勿自行用药;高血压、心脏病老年患者慎用β₂受体激动剂(可能引起心率加快、血压波动)。

总之,呼吸科用药需“个体化”:根据症状类型、病情轻重、基础疾病选择药物,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记住:药品是缓解症状的工具,而非“万能神药”,合理用药才能既有效又安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