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利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60

续接上篇“从阴成形阳化气理论探讨中医的学问”,其中谈到中医源于生活、法于自然,在这篇科普中,笔者具体分享道家文化提倡的“道法自然”在中医治疗中的具体运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则汗而发之……”讲的是身体遭受病邪侵袭时,机体的本能排邪反应:病邪在身体高位,机体通过呕吐的方式逐邪外出;邪在肠胃,通过腹泻的方式排邪;病在肌腠,通过发汗使邪随汗出,中医治法中的汗、吐、下、温、清、和、补、消八法即是根据人体的排邪机制制定的,这种排邪的自愈能力与生俱来,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生而有之的反应即自然反应,好比饿了吃,困了睡。中医治病遵循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当人体正气不足以驱邪外出时,中医观察其排邪通路,帮助身体完成排邪的同时又完美地保护了生命,遵循自然即是尊重生命,正如《周易·系辞上》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万事皆吉,道法自然的本质是对生命的敬畏,所以中医是一门向生命致敬的医学。反之身体要呕吐,你给泻下,身体要发热发汗,你给抗生素镇压,这种违背身体意愿,逆流而上的行为非勇是愚,身体采取“就近原则”驱赶病邪,是为了把正邪交争(敌我打仗)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你偏要“围魏救赵”,“曲线救国”,把在表的病邪引入体内,好比把边防的敌人引入城池,长此以往,身体自然排邪反应不能发挥,只能萎缩,需靠外援,替代治疗,这与中医以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为目的的治病思路相悖,须知与生俱来的抗病排邪能力是自然赋予的智慧,人为的异想天开只能望其项背,背道而驰的救治方式,会让身体付出惨痛代价——废而不用,故《汉书·艺文志》“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生病了与其求治于下等医生,不如让机体自我修复,反而能抵一个中等医生的治病疗效。

另外,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也是中医的核心内容,中医的字面意思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深层内涵是中道思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中医讲健康人的状态是平和的,即阴平阳秘,没有偏颇的状态,生病即是阴阳的偏盛偏衰,身体表现偏寒(阴)偏热(阳),中医治病即是纠偏的过程,用中药的偏性去纠正身体的偏性,如老百姓所熟悉的风寒(阴)感冒,喝一碗生姜葱白(阳)水,盖上被子出点汗就好了,又如川人喜食辛辣,口味清淡者喜食糖醋,醋的酸敛可制约辛辣的发散,糖的甘甜可缓和辛辣对味蕾的刺激,这是药食同源,调和五味,大众熟悉的常识,老百姓经常说找中医调理,严谨讲叫调和,把身体调至中正平和。同样,在中医的方剂里,讲究药物君臣佐使配伍的平衡关系,如《伤寒论》中群方之冠的桂枝汤,其中桂枝(阳)与芍药(阴)等量配伍,其寓意有二,一是体现营卫同调,阴阳并治;二是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则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两者同为君药;生姜大枣坐镇中州(补充发汗所需的粮草,兵未动粮草先行),同时辅助桂枝温阳发表,鼓邪外出,为臣药;甘草配桂枝则辛甘化阳以助卫,配芍药则酸甘化阴以益营,同时调和诸药(甘草是和事佬),是使药兼佐药之用,整个方剂药虽五味,但配伍严谨、构思精巧,如桂枝辛散(阳)发汗,用芍药的酸收(阴)制约,使邪随汗出而不伤正,芍药滋腻碍胃,用桂枝生姜助脾运化助胃吸收,整个方剂既相辅相成又相反相成——开中有合、散中有收,汗中寓补,务必使身体回归到平和无偏的状态,无愧于方剂之祖,把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垂后世,所以中医的正解该是:中庸、中和、中正、中道之医。亦如我们文明从不曾缺席的伟大祖国,千年来一直倡导和平,强大之后,依然允许不同和差异的存在,坚持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国家的强大是为了和平而非引发战争,身体的强大是为了健康(不受病邪侵袭),与细菌病毒共生而非杀灭,正气存内,不怒自威,千年文化教会我们“亢则害,承乃制”的道理,杀戮只会伤敌一千自伤八百。抗生素、激素好比核武器,过度滥用,灭敌同时,元气大伤,这种“亢奋”的治疗、治国方式,终将走向衰败,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身体偏性太甚,无以立命,性格偏激无以立世,民族偏激过亢,只知进攻,不适时撤退,不会长久,弓箭欲发先后撤,猛虎欲跃先下踞,处处蕴含中庸之理,我们祖国历经患难,能从屈辱中站起强大,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倡导平和的中道中正之国;正道沧桑,中医跨越千年,在风雨飘摇的泥泞之路上走得何其艰辛,明珠蒙尘仍在发光,造福于众,危难时刻见真知,在历代疫情中,中医发挥的功用举世瞩目,无需赘述,是因其中正中和之理符合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光芒依旧。由此,国家也好,医学也罢,致中和是立世长存的不二之理,所谓中庸之道,王者之风,并非霸气凌人,而是以德服人,教化于众,天下归心。

笔者作为中医爱好者,传统文化拥戴者,在此以百经之首——《周易》中乾坤的卦辞呼吁民族自信和文化回归: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我们经常说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其实那得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文化才是民族的灵魂、个性标签,中医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我们理应自信,把这种自信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之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生养万物孕育万物,海纳百川,具有博大的胸襟,即使中医经常遭受各种诟病和非议,我们依然要正视自身医学的不足之处,接受外来文化优秀的部分,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当然,我们也要坚持中体西用。

最后,本篇的立意是: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触类旁通,凡是喜欢国学的朋友都可以来认识、学习中医,期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勉,让中医这颗民族瑰宝的光芒洒在每个国人心上,照亮前行的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携手并行,上下求索。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