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了,没事儿,扛一扛就好啦,小问题”——这是大多数人面对感冒的第一反应。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是“感冒”的症状,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发展成为重症肺炎,甚至会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重症肺炎在临床中的死亡率最高可达30%,尽早对疾病进行早期识别,并开展有效治疗,能够大幅度降低疾病病死率。那么,关于重症肺炎有哪些危险信号需要警惕?今天就来聊聊如何帮你守住健康防线。
重症肺炎≠普通肺炎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重症肺炎只是普通感冒病情加重的一种表现,这种认知可能会延误病情最佳治疗时机。实际上重症肺炎疾病的发生是由肺部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不仅会对患者呼吸功能产生影响,病情进展后还会对身体各重要脏器产生损伤,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普通的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咳嗽咳痰等局部症状为主,而重症肺炎患者除外普通肺炎的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意识障碍,甚至表现为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健康的情况。研究显示重症肺炎死亡率较高,远超普通肺炎,因此对重症肺炎进行早期识别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警惕危险信号
呼吸异常:临床研究分析后发现,呼吸功能障碍是重症肺炎患者最为核心的临床表现。如果发现存在呼吸频率异常,儿童>70次/分钟(<1岁)或>50次/分钟(1-5岁);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分钟,需高度警惕肺功能可能受到严重损伤。如果在静息状态下,出现指甲及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低于93%的情况,说明机体已经很难进行自身有效调节,提示身体严重缺氧。
意识改变:部分患者如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甚至出现惊厥、昏迷等情况,高度提示病情进展,可能因大脑缺氧、感染性休克导致的脑组织低灌注等情况所致,需警惕此危急信号,立即就医。
血压降低: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患者出现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或血压较基础值下降≥40mmHg)、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等情况,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感染性休克,此信号表明病情已迅速进展,需要立即进行救治。
特殊人群更需要加强警惕意识
重症肺炎在特殊人群中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容易被忽略。尤其老年群体因为各脏器功能衰退,机体反应能力较弱,在发生疾病后可能不会出现高热以及剧烈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多以食欲降低、活动能力下降、意识淡漠等情况为主。这类人群如果出现感冒样症状,且持续三天后未得到有效改善,需要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避免漏诊。
出现危险信号应当怎么办?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家人感冒后出现了以上信号中的任何一个,勿犹豫勿硬抗,应当立即至医院就诊。就医后严格遵医嘱规范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患者如果进行居家护理,还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多喝水、保持室内通风,在饮食上需要以清淡为主,确保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为机体功能恢复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结语
重症肺炎的凶险之处在于疾病早期症状和普通感冒较为相似,但病情进展较快,牢记以上危险信号,切忌硬扛,尤其是特殊人群,才能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