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云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442

近视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屈光不正问题之一,其矫正方法随着科技发展不断丰富。从传统光学矫正到现代手术干预,不同方法在适用范围、矫正效果和风险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系统梳理当前主流的近视矫正手段,并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提供选择建议。

一、框架眼镜:基础且安全的选择

框架眼镜通过镜片折射光线,使焦点准确落在视网膜上,是应用最广泛的矫正方式。其核心优势在于安全性和经济性,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及近视度数较低的成年人。单光镜片可满足日常用眼需求,而渐进多焦点镜片则通过上光区看远、下光区看近的设计,为中老年近视合并老花患者提供便利。

在选择框架眼镜时,需根据近视度数和用眼场景进行个性化定制。例如,高度近视患者建议选择高折射率镜片以减轻镜片厚度,而经常户外活动者则需选择具备防紫外线功能的镜片。值得注意的是,框架眼镜的矫正效果受镜片与眼球距离影响,对于屈光参差较大或高度近视患者,可能出现视觉质量下降的情况。

二、角膜接触镜:兼顾美观与功能的解决方案

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直接贴合角膜表面,分为软性、硬性透气性(RGP)和角膜塑形镜(OK镜)三类。软性隐形眼镜因其佩戴舒适、操作简便,成为追求美观人群的首选;RGP镜片则凭借高透氧性和光学性能,在高度近视、散光矫正中表现突出;OK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形态,白天可获得清晰裸眼视力,尤其适用于近视进展较快的青少年。

佩戴角膜接触镜需严格遵循护理规范,每日清洁消毒镜片以降低感染风险。软性隐形眼镜建议每日佩戴不超过8小时,RGP镜片可适当延长至12小时,而OK镜则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临床数据显示,规范佩戴OK镜可使近视年增长率降低50%以上,但需定期复查角膜健康状况。

三、屈光手术:精准矫正的现代选择

屈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力实现视力矫正,主要分为激光手术和晶体植入术两大类。

激光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飞秒激光等术式。全飞秒激光手术利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制作透镜并取出,切口仅2—4毫米,术后恢复快且干眼风险低;半飞秒激光手术则结合飞秒激光制瓣和准分子激光切削,矫正范围更广但切口较大。此类手术适用于近视度数稳定、角膜厚度足够的成年人,术后视力通常可恢复至1.0以上。

晶体植入术(ICL)通过在虹膜和晶状体之间植入人工晶体矫正近视,尤其适合高度近视(>600度)或角膜较薄无法接受激光手术者。该手术不改变角膜结构,具有可逆性,但需严格评估前房深度和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

需注意,屈光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干眼、眩光等,术前需进行20余项严格检查,术后需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

四、药物干预:延缓近视进展的新途径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如0.01%浓度)通过放松睫状肌抑制近视发展,临床研究显示其可使近视进展减缓50%—60%。该药物适用于6—12岁近视进展较快的儿童,需每日睡前使用并定期监测眼压和调节功能。

五、角膜塑形镜(OK镜):非手术近视控制方案

OK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形态,白天可获得清晰裸眼视力。其特殊设计使中央区角膜变平、旁中央区变陡,形成周边近视性离焦,从而抑制眼轴增长。该技术适用于8岁以上、近视度数≤600度、散光≤200度的青少年,需每日佩戴8—10小时并定期更换镜片。

六、视觉训练:辅助矫正的补充手段

视觉训练通过调节功能训练、集合功能训练等改善双眼协调性,适用于假性近视或调节功能异常者。例如,翻转拍训练可增强睫状肌调节能力,但需在专业机构指导下进行,且对真性近视的矫正效果有限。

七、新型技术展望:非侵入性矫正的突破

哥伦比亚大学研发的非侵入性激光技术,通过飞秒振荡器改变角膜宏观几何特征,无需切割角膜即可矫正视力。该技术已在临床前模型中验证有效性,未来有望为近视治疗提供更安全的选择。

近视矫正方法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近视程度、年龄、用眼需求和眼部健康状况。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适用于大多数人群,手术矫正则适合近视稳定且符合条件的成年人。未来,随着基因治疗、非侵入性激光技术等创新方法的突破,近视治疗将更加精准、安全。在矫正过程中,应遵循专业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以实现长期稳定的视力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