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杰  单位: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1
5

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体系中,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作为肾衰竭及其他重度肾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已成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的核心技术之一。但在进入透析治疗阶段之前,完善而科学的护理和准备工作,常常是决定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先决条件之一。虽然“透析”这一概念对于多数大众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对“透析前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往往不足,导致一部分患者在进入治疗阶段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本文将深入解读透析前护理的意义、内容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帮助更多大众建立科学认知。

透析治疗对机体的生理挑战

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都需要对原本受损的肾脏排泄、调节和代谢能力进行人工补偿。这一过程本身对于机体而言是巨大的生理挑战,尤其是对长期生活在尿毒症状态下的患者而言,体液、代谢、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已成为常态,若没有完善的透析前评估和准备,极易在治疗过程中诱发心血管意外、低血压、出血及感染等严重后果。

建立科学完善的透析通路是首要任务

透析前护理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安全、畅通、持久的血管通路。对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常见的通路类型有自体动静脉瘘、人工血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研究显示,提前建立成熟的动静脉瘘是公认的“黄金标准”,因为它在长期治疗中的通畅率、感染率及安全性远优于临时性的静脉导管。

然而,动静脉瘘的成熟周期通常需要4-8周,这意味着透析前护理必须尽早规划,并在肾脏疾病进入晚期阶段前,提早安排手术,避免因瘘管尚未成熟而被迫使用高感染率的中心静脉导管,从而增加败血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精准评估全身状况及营养管理是安全透析的基石

尿毒症状态下,机体长期处于毒素潴留、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和微炎症状态,导致蛋白质摄入受限、脂肪代谢异常及微量元素缺乏。研究显示,进入透析阶段的肾衰竭患者,若营养状态良好,体力和免疫力更容易适应透析带来的生理负荷,能更好地抵御感染和低血压等急性并发症。

因此,透析前护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营养管理计划,精准监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指导蛋白质摄入和能量平衡,酌情补充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贫血及酸中毒状态。研究显示,透析前若能改善贫血、营养不良和酸中毒,进入透析后,心力衰竭、低血压和感染的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

完善心血管及感染性疾病筛查,降低透析过程中的意外

心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之一,尤其在进入透析阶段,容量负荷和快速清除毒素使心脏承受极大压力。透析前,必须对心脏结构及功能、血压控制、心律失常及潜在冠脉疾病等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发现潜在心力衰竭及冠脉狭窄并予以治疗,能够极大降低透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和死亡率。

同时,潜在的感染源也是进入透析阶段的重大隐患,尤其是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毒性肝炎、牙源性感染)及皮肤感染,若在透析前未完全控制,极易在透析过程中导致败血症、心内膜炎及其他难以控制的感染性疾病。研究显示,完善感染筛查及治疗,能够使透析后感染发病率降低30%以上。

科学管理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优化机体内环境

进入透析阶段前,多数患者已处于水、盐及酸碱紊乱状态,表现为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容量过载,若不予以科学干预,将导致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透析前护理要求对血清电解质、pH值、尿量及体重进行连续监测,通过药物、低钾低盐饮食及酌情使用碳酸氢盐碱化治疗,控制电解质紊乱,减轻心肺负担,从而为进入透析建立更安全、稳定的“内环境”。

总结

透析前护理是肾衰竭管理的“先行环节”,也是衔接保守治疗和透析治疗的“桥梁”。它涵盖通路建立、营养管理、心血管和感染筛查、水电解质平衡及身心疏导等,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对患者及家属而言,科学配合至关重要;对医务人员而言,标准化、多学科协作和循证管理是关键。只有重视和完善透析前护理,才能为后续透析治疗奠定安全、高质量的基础。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