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小燕  单位:玉林市玉州区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5-30
1040

产后的每个妈妈都应该重视盆底肌的康复,它不仅是生理康复的关键,还会严重影响到产后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但是,相当一部分新生妈妈对盆底肌的康复未做到足够重视,下面来给各位详细介绍一下产后盆底肌的康复知识。

盆底肌的作用及受损原因

骨盆底肌肉统称为盆底肌,类似吊网结构,主要承担着盆腔、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的支撑作用,保障排尿、排便、性生活等功能的正常实施。在妊娠过程中,随着胎儿持续发育增大,胎体重量不断增加,盆底肌肉会持续承受其压力和牵拉,弹性纤维被拉伸或断裂。临产过程中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会导致其损伤,在顺产过程中胎儿头部会经产道对盆底肌肉造成直接挤压牵拉,从而引起肌肉松弛;剖腹产虽然没有经历产道损伤,但是孕期激素的改变以及胎儿的压迫亦会导致盆底的不良损伤。

盆底肌损伤的常见症状

如产妇盆底损伤,会表现为产后一些令人难堪而又尴尬的症状,例如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时出现不自主的排便漏尿现象(此为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一些产妇会感觉阴道松弛,影响性生活质量,又或是出现盆腔内脏器脱垂(即感觉有一个肉块脱出阴道口),还有一些产妇会有腹部下坠感或腰骶部酸痛不适。

产后康复中盆底肌的作用至关重要

分娩后,恢复盆底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对预防和改善上述各种症状大有裨益,且可促进全身恢复。盆底肌作为核心肌群的核心部分,与腹肌、臀肌共同形成核心肌群,盆底肌的恢复可使核心肌群获得一定程度的力量,可改善体态、姿势及平衡能力,有助于消除产后腰背痛等症状。良好的盆底功能还有助于子宫恢复及恶露排出,促进生殖系统恢复。

产后恢复盆底肌肉的方法

(一)医院康复治疗。1.电刺激疗法:电刺激法是利用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阴道、直肠以强化盆底肌肉的方法,通过产妇盆底肌肉的被动收缩来唤醒受损的盆底肌,增强肌肉兴奋性和收缩力,可有效改善产后漏尿、脏器脱垂等症状。2.生物反馈疗法:利用仪器将盆底肌的收缩活动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呈现给患者,使其可以直接感觉到自己盆底肌的收缩,并且依据其反馈进行相应盆底肌的训练。例如:通过生物反馈仪,患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盆底肌收缩情况观察自身的曲线变化,依据曲线的高度来收缩盆底肌并调整收缩强度及收缩时间,从而使得训练更合理有效。3.磁刺激疗法:磁场通过人体组织时可以刺激盆底神经和肌肉,使其产生收缩反应,这便是磁刺激治疗的原理。磁刺激治疗相对于电刺激治疗无需将肌电探头置入体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治疗,患者接受度高,它可以刺激到更深层的盆底肌,对于一些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提高其疗效。

(二)家庭康复训练。1.凯格尔运动:这是一种方便易行的骨盆底部肌肉自主练习方式,也被称作“收紧臀部”动作。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练习者需仰卧于床面,双膝弯曲并稍作分开,接着尽力挤压肛门、阴道及尿道的周边肌肉,感觉如同尽力忍尿一般,坚持三到五秒钟后逐渐放松,重复十至十五次为一组,每日进行三至四组即可。随着训练的进行,可以逐渐增加收缩的时间和强度。凯格尔运动的时间和地点并不受限制,练习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2.阴道哑铃(一种盆底康复器)训练:主要是通过将此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置入阴道内,以其重量及阻力来完成盆底肌的锻炼。产妇洗净双手后,取润滑液润滑阴道哑铃,将阴道哑铃缓缓置入阴道内,然后通过收缩盆底肌夹紧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不使其掉落。开始时,可以先从重量轻的哑铃开始练习,每次15~20分钟,每天1~2次,当盆底肌力量逐渐增强后,再逐渐增加哑铃的重量及锻炼时间。

产褥期盆底肌的康复对母亲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产褥期母亲应当了解自身的盆底肌功能、产后盆底肌功能失代偿损伤的原因、康复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并科学合理地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获得家人的鼓励与心理支持,针对自身存在的盆底肌问题接受正确的专业指导,在合理评估后持续进行锻炼,最终促进盆底肌的功能康复,远离盆底肌相关疾病,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