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海杰  单位: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30
23

一、窒息的定义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受阻或异常,所产生的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损伤的病理状态称为窒息。

二、主要原因

1、机械性窒息:如缢、绞、扼颈项部、用物堵塞呼吸孔道、压迫胸腹部以及患急性喉头水肿或食物吸入气管等造成的窒息。

2、中毒性窒息:如一氧化碳中毒。

3、病理性窒息:如溺水和肺炎等引起的呼吸面积的丧失;脑循环障碍引起的中枢性呼吸停止;新生儿窒息及空气中缺氧的窒息。

三、高发人群

1.老年人:咀嚼力下降、吞咽反射迟钝(尤其合并中风、帕金森等疾病)。

2.婴幼儿:咀嚼能力弱,易吸入整颗坚果、果泥块。

3.吞咽障碍者:头颈部肿瘤术后、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患者。

4.致命风险:食物阻塞气道→缺氧→4分钟即可引发脑损伤,8分钟以上可致死亡。

四、临床表现

早期出现痛苦表情,胸闷,焦虑、呼吸急促,阻塞严重气体交换不足时,出现呼吸困难;多有剧烈、有力的咳嗽,喉头哮鸣音;口唇和面色发绀或苍白;呼吸逐渐变慢而微弱,继而意识逐渐丧失甚至昏迷。

五、判断

1.外伤:闭合或开放性喉部损伤,包括气管插管损伤。

2.异物:花生米、钮扣等误入呼吸道,或呕吐物、咯血块、脓性粘痰以及溺水后的泥沙等堵住气管。

3.炎症:急性喉外伤、急性喉炎、喉水肿。

4.狭窄:化学物质腐蚀伤,气管插管伤。

5.挤压:喉及气管周围组织的外伤,颈部的肿瘤、脓肿,皮下气肿、水肿、甲状腺疾病与纵隔疾患,还有气胸、血胸、肋骨骨折等。

六、急救

1.维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清除呼吸道异物,可用手抠或镊钳取出异物,或          用导管插入咽、喉、气管进行吸引。若患者窒息症状不能迅速缓解,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昏倒吋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当患者病情危重,来不及行气管切开术时,可先行环甲膜穿刺或切开术。

2、纠正缺氧 高浓度吸氧,流量4~6L/min,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心肺胸复苏 心跳呼吸停止者行心肺复苏术。

4、其他 病因治疗。

七、护理

1.尽快查找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

2.纠正缺氧 给予患者持续高流量吸氧,必要时呼吸机辅助通气。

3.病情 观察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患者的抢救工作。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通畅,严格记录所用药物及量。

八、健康教育

1.进食姿势规范:坐直进食:身体与地面垂直,头部略前倾(避免平躺或弯腰)。

2.小口慢食:每口食物≤20ml(约一口米饭大小),充分咀嚼至无颗粒感再吞咽。

3.禁食时勿说话、分心:说话、看手机、看电视时唾液分泌减少,吞咽反应延迟50%以上。

4.食物选择与处理:软质优先,老人/儿童:选择蒸煮炖的软烂食物(如南瓜泥、豆腐)。避免硬糖、坚果、带骨鱼刺、粗纤维蔬菜(如芹菜梗)。

5.科学切割:肉类切<1cm³的丁状(如鸡丁)。水果去核切小块(如葡萄对半切,去籽)。避免黏性食物(如年糕、糯米糍)直接吞咽。

6.药片需碾碎溶于水,胶囊类药物打开后确认无粉末残留。

7.婴幼儿(0-3岁)喂养要点:母乳/配方奶喂养时保持45°斜抱,奶嘴孔大小匹配(参考标准:流量孔≤1.5mm)。辅食从细腻泥糊(如米糊)逐步过渡到软颗粒(如胡萝卜丁)。地面定时清洁,避免小物件(纽扣、硬币)直径>4cm。玩具选择无细小零件的益智类玩具(如布书)。

8.老年人(65岁以上)饮食调整:使用「IDDSI国际标准」划分食物等级(如液体Ⅰ级→布丁Ⅳ级)。饭菜添加增稠剂(如黄原胶),将稀粥调整为「酸奶质地」。进食时抬高床头≥30°,餐后静坐30分钟再活动。戴义齿者进食前检查是否稳固,避免夜间取下后误吞。

9.特殊疾病患者:哮喘/COPD患者:避免冷饮、辛辣食物刺激气道,随身携带支气管扩张剂。进食前15分钟使用吸入器,减少呛咳风险。

10.认知障碍/癫痫患者:佩戴防呛勺(前端宽扁设计),进食时专人全程监护。

制定「安全食谱」(如糊状、果泥),禁止干硬食物。

通过科学习惯养成和环境优化,让噎食风险降至最低!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