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国方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4
7

夏季街头,紫红饱满的荔枝散发着诱人香气,不少人贪嘴多吃几颗,却可能在几小时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出冷汗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昏迷——这就是被称为“荔枝病”的低血糖综合征。

“荔枝病”究竟是什么?低血糖背后的双重“陷阱”

医学研究表明,“荔枝病”的元凶并非荔枝本身的糖分,而是其含有的两种天然毒素:次甘氨酸A和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MCPG)。这两种物质会抑制肝脏中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过程,导致身体无法及时生成葡萄糖,从而引发低血糖。

荔枝的甜味主要来自果糖,果糖需要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利用。若短时间内大量食用荔枝,肝脏的转化能力超负荷,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不升反降,加上毒素对糖代谢的抑制,双重作用下便会诱发低血糖。

“荔枝病”的典型症状:从轻微不适到危及生命

“荔枝病”的发作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通常在食用荔枝后2-4小时出现症状,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轻度症状: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手抖,类似普通低血糖反应,此时及时补充糖分即可缓解。

中度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肢体抽搐,部分人会出现嗜睡或烦躁不安,需立即就医干预。

重度症状: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昏迷、休克,甚至诱发脑水肿,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尤其儿童和老年人风险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对荔枝毒素更为敏感。临床数据显示,每年夏季因“荔枝病”就诊的患者中,儿童占比超过60%,与儿童肝脏糖原储备少、代谢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密切相关。

为什么夏季更易中招?三大诱因需警惕

空腹食用:最危险的“作死”吃法。空腹时血糖本就处于较低水平,此时食用荔枝,毒素会迅速抑制肝脏产糖,而果糖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跟不上身体需求,相当于“雪上加霜”。研究表明,空腹吃10颗以上荔枝,低血糖风险显著增加。

过量食用:“甜蜜陷阱”的剂量效应。荔枝虽甜,却属于“高果糖低葡萄糖”水果。健康成人每天食用荔枝建议不超过200克(约10-15颗),若一次性食用500克以上,毒素累积和果糖代谢超负荷会大幅提升发病概率。

替代正餐:用荔枝当饭吃的致命误区。部分人因夏季食欲差,用荔枝代替主食,殊不知荔枝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无法提供足够能量。当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再摄入荔枝,毒素会更快抑制肝脏糖异生,导致血糖骤降。

科学防“毒”:四步吃出安全与美味

第一步:拒绝空腹,先垫肚子再吃果。食用荔枝前可先吃面包、饼干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避免空腹时血糖骤降。饭后1-2小时吃荔枝,既能减少毒素影响,又能延缓果糖吸收。

第二步:控制量,儿童尤其要“忌口”。儿童每天食用荔枝不超过5颗,成人不超过15颗。若发现家人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喂食糖水、蜂蜜或糖果,快速提升血糖。

第三步:盐水浸泡,降低毒素活性。荔枝果肉中含有次甘氨酸A,食用前将荔枝剥皮后用淡盐水浸泡10-15分钟,可破坏部分毒素,同时缓解荔枝的燥热属性。

第四步:搭配主食,平衡糖代谢。吃荔枝时搭配些米饭、面条或饮用温热的葡萄糖水,能促进果糖转化为葡萄糖,降低低血糖风险。

荔枝的“功”与“过”:理性看待才能安心尝鲜

荔枝并非“毒果”,其营养价值不可否认:每100克荔枝含维生素C 41毫克(约为苹果的10倍),还富含膳食纤维、钾元素等。只要避开食用误区,适量品尝完全没问题。中医认为,荔枝性温,过量食用易上火,搭配绿豆汤、菊花茶等清热饮品,也能减少不适。

结语

夏季吃荔枝,甜美的味道背后藏着健康隐患,但只要掌握科学方法,既能享受美味,又能避开“荔枝病”的陷阱。记住:适量、不空腹、巧搭配,才是对待这种季节性水果的正确态度。当家人尤其是孩子贪吃荔枝后出现异常,务必第一时间识别低血糖症状并及时处理,让这个夏天的每一颗荔枝都吃得安心又香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7-04
来源:成都市金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