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洪涛  单位: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发布时间:2025-06-24
259

一、什么是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glioma)是起源于脑神经支持细胞——胶质细胞的一类原发性脑肿瘤。根据组织学类型和恶性程度,胶质瘤可以分为多种亚型,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胶质瘤按恶性程度分为I~IV级,其中I级为良性,IV级为最高级别的恶性肿瘤,即我们常说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医学界对胶质瘤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例如,IDH突变被认为是低级别胶质瘤中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而TERT启动子突变则与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分子分型的引入,为传统的组织学分类提供了更精细的补充,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脑胶质瘤为什么可怕?

1.生长在“中枢司令部”

与其他器官肿瘤不同,脑胶质瘤生长在大脑组织中,任何病变都可能影响人的语言、运动、记忆、情绪,甚至生命功能。

2.易复发、难根治

高级别胶质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像树根一样渗入正常脑组织,因此很难通过手术彻底切除。即使术后配合放化疗,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3.部分类型进展迅速

胶质母细胞瘤是目前已知进展最快、预后最差的脑瘤之一,未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3~6个月,即使积极治疗,中位生存期也通常不超过两年。

三、我们能早期发现胶质瘤吗?

脑胶质瘤的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可能只是间断性的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或轻微肢体无力,容易被误认为是偏头痛、颈椎病或情绪问题。因此,一旦出现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症状,特别是反复癫痫发作、短暂意识模糊、语言表达困难或手脚无力等,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脑部磁共振检查。

此外,一些高风险人群,如有脑部肿瘤家族史、曾接受过颅脑放疗者,更应重视脑部健康的定期检查。现代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正在成为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

四、脑胶质瘤能治好吗?

虽然胶质瘤是挑战极大的疾病,但并不意味着“无药可治”。现代医学正通过多种方式联合治疗,努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1.手术切除

手术仍是治疗胶质瘤的首选。即使无法完全切除,也能缓解症状、降低颅压,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术中磁共振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2.放射治疗

尤其对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放疗是标准方案之一。新技术如调强放疗(IMRT)和立体定向放疗(SRS)可以更精确地集中照射肿瘤区域,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3.化学治疗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是目前最常用的口服化疗药物。对于部分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化疗反应更好,生存期更长。

4.基因检测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分子病理的发展,IDH突变、1p/19q共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等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案。未来,更多精准靶向和免疫疗法有望改善胶质瘤患者的治疗前景。

5.新兴疗法探索

如电场治疗(TTF)、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疫苗免疫疗法等,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一些患者已从中获益。

五、患者和家属可以做什么?

1.了解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认识到疾病的复杂性,接受多学科会诊,配合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2.注重康复与生活质量

即使肿瘤不能根治,也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营养管理等方式提升生活质量。

3.不轻信“民间秘方”或“包治癌症”的虚假广告

目前尚无所谓的“根治胶质瘤”的单一疗法,谨慎选择信息来源,避免延误病情。

六、写在最后

胶质瘤不是普通的脑瘤,它挑战的不仅是医学技术,也考验着患者与家庭的心理承受力。但值得欣慰的是,医学正在不断进步。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和科研工作者都在努力延长“可能”,点亮“希望”。对于患者来说,积极治疗、合理规划、珍惜当下,也许正是我们面对“脑癌”时最坚定的回答。

此外,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家属的理解、陪伴和精神支持,是患者维持治疗信心的重要力量。同时,一些公益组织、脑瘤互助平台和线上社群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宝贵的心理疏导与信息交流渠道。通过获取科学知识和互帮互助,许多患者得以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增强抗病的勇气。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