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春兰  单位:苍溪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972

手术后的禁食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此时血糖管理尤为重要却常被忽视。临床数据显示,约30%至40%的非糖尿病患者和近80%的糖尿病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血糖异常,这种现象被称为"应激性高血糖"。科学规范的血糖管理不仅能降低感染风险,还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伤口愈合。本文将详细介绍术后禁食期间血糖管理的核心要点。

一、术后血糖波动的原因分析

术后血糖升高是机体应激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创伤会刺激体内分泌大量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肝糖输出增加。同时,麻醉药物和术后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会影响糖代谢。

禁食状态下的血糖管理更为复杂。一方面,患者无法通过常规饮食获取能量;另一方面,静脉输注的葡萄糖可能引起血糖波动。数据显示,接受5%葡萄糖溶液静脉输注的患者中,约60%会出现血糖水平超过10mmol/L的情况。这种高血糖状态若持续超过24小时,术后感染风险将增加2至3倍。

二、血糖监测的标准方案

术后禁食期间应建立规范的血糖监测计划。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至少每6小时监测一次指尖血糖;糖尿病患者或已出现高血糖的患者,则需要每2至4小时监测一次。监测时间点应包括清晨空腹、三餐前、睡前及凌晨3点,全面掌握血糖波动规律。

三、不同血糖水平的处理策略

1.对于轻度高血糖(7.8至10mmol/L),首先应评估静脉输液方案,考虑改用不含葡萄糖的晶体液。同时要确保患者水分充足,促进葡萄糖排泄。若患者能少量饮水,可选择无糖电解质饮料补充水分和矿物质。

2.中度高血糖(10至13.9mmol/L)需要更积极的干预。除调整输液外,可能需启动胰岛素治疗。对于既往无糖尿病的患者,可考虑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糖尿病患者则可能需要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调整。此时应密切监测,防止血糖下降过快。

3.严重高血糖(≥14mmol/L)属于急症情况,需要静脉胰岛素治疗和电解质监测,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状态的发生。同时要排查感染等诱发因素,每1至2小时监测血糖直至稳定。

四、营养支持的过渡管理

随着禁食期结束,血糖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静脉营养向经口饮食过渡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开始进食后,应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优质蛋白等,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大量碳水化合物摄入。

对于糖尿病患者,恢复饮食后要及时调整胰岛素方案。短效胰岛素应在第一口进食前注射,剂量根据进食量和个人敏感性调整。此阶段仍需保持密切监测,因为胃肠功能恢复程度会影响营养吸收,进而影响血糖反应。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的血糖管理需要更加谨慎。他们可能对低血糖症状感知迟钝,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如空腹8至10mmol/L)。同时要关注肾功能,因为许多降糖药物需要通过肾脏排泄。

2.儿童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较高,容易发生低血糖。他们的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年龄调整,监测频率也应增加。使用胰岛素时建议采用泵注方式,更精确地调控剂量。

3.肥胖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可能需要更高剂量的胰岛素。但要注意,术后他们的胰岛素敏感性可能快速变化,需频繁评估调整方案。这类患者还应关注血脂等其他代谢指标。

术后禁食期的血糖管理是一项需要医患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通过规范的监测、合理的干预和个性化的方案,完全可以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为手术康复创造最佳条件。记住,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术后康复的重要保障,值得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重视。如有任何疑问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切勿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