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众多急危重症中,急性重症胰腺炎犹如潜伏在人体内的“凶猛杀手”,发病迅速且病情凶险,常令患者和家属措手不及。了解急性重症胰腺炎相关知识,对于早期识别、及时治疗以及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生并非偶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胆石症是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当胆囊或胆管内的结石移动,堵塞胰管和胆管的共同开口时,胆汁会逆流进入胰腺,激活胰腺内的消化酶,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引发炎症。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也是重要诱因,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或一次性饮用大量酒精,会刺激胰腺过度分泌胰液,同时酒精还会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使胰液排出受阻,进而诱发胰腺炎。此外,高脂血症、胰腺外伤、某些药物副作用以及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典型症状表现
急性重症胰腺炎发作时,患者通常会出现突发的、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远超普通腹痛,常呈持续性,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使用一般的止痛药物难以缓解。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后腹痛症状不会明显减轻。由于胰腺炎症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甚至更高,且持续不退。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呼吸功能不全表现,这是因为炎症导致肺部出现渗出和水肿;部分患者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提示肾脏功能受到损害;更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休克等症状,血压急剧下降,皮肤湿冷,若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
诊断方法
医生在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时,会综合多种手段。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病前是否有暴饮暴食、饮酒、胆石症等相关因素。接着进行体格检查,患者上腹部常有明显压痛,严重时会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实验室检查中,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是重要指标,发病后数小时内,血清淀粉酶会明显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有诊断意义;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对就诊较晚的患者,其诊断价值更高。此外,还会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等项目,了解患者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状态。影像学检查不可或缺,腹部超声可初步观察胰腺形态,但由于肠气干扰,有时图像不够清晰;CT检查是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手段,通过CT可以清晰看到胰腺肿大、胰腺周围渗出、坏死等情况,帮助医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治疗手段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协作。初期患者需禁食、胃肠减压,这是为了减少食物和胃酸刺激,降低胰腺分泌,让胰腺得到休息。同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为了抑制胰腺分泌,会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药物;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合理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当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如呼吸衰竭时给予机械通气,肾功能衰竭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如果存在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破裂等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清除坏死组织,引流脓液,防止感染扩散。
康复与预防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进入康复阶段。康复期间,饮食调整至关重要,初期需从低脂、清淡的流食开始,如米汤、藕粉等,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但要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刺激性食物,严格禁酒。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生,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限制酒精摄入;积极治疗胆石症、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谨慎使用可能诱发胰腺炎的药物;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急性重症胰腺炎虽然凶险,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积极预防,就能有效降低其危害,守护生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