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林生  单位:青白江墨知中医诊所  发布时间:2025-06-03
2078

泄泻,在中医范畴内,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这一病症涵盖了多种不同的肠道功能紊乱表现,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需综合分析和治疗。急性胃肠炎可参考治疗。以下是从中医视角对泄泻病的详细解析及防治建议。

泄泻病的病因分析感受外邪:湿邪、寒邪、暑邪等外邪侵袭脾胃,影响其正常的运化功能,导致泄泻。

饮食不当:饮食不洁、过量或食用生冷、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损伤脾胃,使其无法正常腐熟和运化水谷,引发泄泻。

情志失调: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进而横逆犯脾,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泄泻。

脾胃虚弱:脾胃功能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水湿内生,混杂而下,形成泄泻。这是泄泻的内在基础。

肾阳虚衰: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导致泄泻。

泄泻病的症状表现泄泻的轻重程度和具体特点有所不同。轻者可能每日排便次数稍有增加,粪便质地稍稀;重者可能出现频繁的水样便,伴有腹痛、肠鸣等症状。病程也有长短之分,有的是急性发作,可能与短期内的特定因素有关,如饮食不洁;有的则是慢性反复发作,往往与体质、脏腑功能失调等长期因素相关。

泄泻病的中医证型及治疗寒湿内盛证症状:大便清稀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恶寒发热等。治疗原则:散寒化湿。常用方剂:藿香正气散加减。湿热伤中证症状:大便急迫,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臭秽,肛门灼热等。治疗原则:清热利湿。常用方剂:葛根芩连汤加减。

食滞胃肠证

症状: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等。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常用方剂:保和丸加减。

脾胃虚弱证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面色萎黄等。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肾阳虚衰证

症状: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治疗原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常用方剂:四神丸加减。

泄泻病的防治建议生活护理

多饮用温开水,防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热敷腹部,避免腹部受凉。及早戒烟、避免酗酒,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饮食调整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可适当食用山药粥、薏仁粥等健脾祛湿食物。过敏体质者避免食用海鲜、含麦麸食物等。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脾胃虚寒者可使用良附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湿热郁积者可使用葛根芩连丸。

针灸与艾灸治疗

针灸疗法可疏通经络、强健脾气,改善腹泻。艾灸疗法可促进机体正气恢复,调和脾胃,散寒祛湿。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综上所述,泄泻病在中医视角下具有多种病因和证型,需根据具体病情由专业中医进行辨证施治。通过生活护理、饮食调整、药物治疗、针灸与艾灸治疗以及心理调适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治泄泻病,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