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巍  单位: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03
2400

神经内科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常受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等病症困扰,不仅身体机能受损,康复过程也漫长复杂。单一的西医护理或中医护理,在应对这些复杂病症时难免存在局限性。而中西医结合护理,如同为患者点亮了双重“健康灯塔”,将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与西医的精准护理技术相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全面、高效的护理体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盘点这些实用的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妙招。

整体观念下的病情观察与基础护理

1.中西医结合的病情观察

西医强调运用精密仪器,如CT、MRI等,对患者脑部病变进行精准检测,通过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中医则从“望、闻、问、切”入手,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脉象,聆听患者的言语气息,询问其症状感受。例如,通过观察患者舌体是否歪斜、舌苔颜色及润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通过切脉了解气血运行状况。中西医结合的病情观察,能更全面捕捉患者身体细微变化,为治疗护理提供准确依据。

2.精细化的基础护理

在基础护理方面,中西医各展其长。西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中医则注重环境调适,依据中医五行理论,调整病房的光线、温度、湿度。如肝阳上亢型患者,宜安排在凉爽、安静的房间;阳虚患者则需保持病房温暖向阳。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被动活动,配合穴位按摩,促进气血流通,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情志护理:身心同治的关键

1.中医情志理论的应用

中医认为“七情致病”,情绪波动会影响脏腑功能。对于神经内科患者,因疾病导致的肢体残疾、语言障碍等,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运用中医情志相胜理论,如“喜胜忧”,通过讲述幽默故事、组织娱乐活动,帮助患者调节情绪。还会指导患者练习八段锦、五禽戏,在舒缓的动作中放松身心,缓解不良情绪。

2.西医心理干预方法结合

西医的心理评估量表,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能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开展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改变消极认知。同时,联合家庭、社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形成全方位的心理护理体系,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特色护理技术:中西医优势互补

1.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神经内科应用广泛。例如,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等穴位进行针灸,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头面部推拿,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直。艾灸神阙、关元等穴位,可温阳散寒、增强机体免疫力。

2.西医康复技术协同

西医的康复训练技术,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等,与中医特色技术相辅相成。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作业疗法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言语训练改善失语患者的沟通能力。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护理,让患者在功能恢复上取得更好效果。

饮食起居: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科学调养

1.辨证施膳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膳。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推荐食用百合、银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气虚患者则可多吃山药、红枣等补气养血之品。同时,遵循“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肠胃负担。

2.规律作息与生活指导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指导患者顺应四时变化调整作息。春季早睡早起,多到户外踏青;冬季早睡晚起,注意保暖。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此外,还可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安排书法、绘画等活动,丰富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充分发挥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从病情观察、情志护理、特色技术到饮食起居,为患者的康复全方位保驾护航。这些护理妙招,不仅能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能促进患者身心整体康复。希望这些知识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帮助,也期待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神经内科领域不断发展,造福更多患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