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军  单位:益阳市资阳区汽车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08
10284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咳嗽、咳痰或喘息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在冬春季节易反复发作。现代医学多以抗炎、镇咳、平喘等对症治疗为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往往难以根治。而中医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则注重从整体出发,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根治或减少发作的目的。

一、中医视角下的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将慢性支气管炎归为“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

1.外因(标实)

(1)六淫侵袭: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通过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损伤肺气。例如,冬季寒邪易致肺气闭塞,引发咳嗽;春季风邪夹湿,可加重痰湿症状。

(2)环境刺激: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或职业性粉尘吸入,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痰浊内生。

2.内因(本虚)

肺脾肾三脏亏虚:

(1)肺虚: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足则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易感外邪。

(2)脾虚: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则水湿停聚成痰,上贮于肺。

(3)肾虚:肾为气之根,肾气不足则摄纳无权,动则喘息。

(4)情志失调:长期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肝郁化火可逆乘肺金,加重咳嗽喘息。

二、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方法

1.辨证分型,精准用药

中医依据患者症状、体质和病因,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不同证型并针对性选方剂:

(1)外寒内饮型(遇冷加重、痰白清稀):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常用小青龙汤(含麻黄、桂枝等)。

(2)痰湿蕴肺型(咳嗽痰多、胸闷食少):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常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含半夏、陈皮等)。

(3)肺肾两虚型(久咳喘息、动则加重):治以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常用金匮肾气丸合补肺汤(含人参、黄芪等)。

(4)痰热壅肺型(咳嗽痰黄、发热口渴):治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常用清金化痰汤(含黄芩、桑白皮等)。

2.多途径协同,增强疗效

(1)针灸疗法:选取肺俞、定喘等穴位,针刺或艾灸,调节肺气、健脾益肾,缓解咳嗽、喘息。

(2)穴位贴敷(三伏贴/三九贴):三伏天或三九天,将白芥子等温热中药贴于肺俞等穴位,通过药物渗透和穴位刺激,温阳散寒、化痰平喘,减少冬季发作。

(3)拔罐与推拿:背部拔罐疏通经络、祛除寒湿;推拿肺经、脾经穴位,改善气血运行,增强肺功能。

3.寓治于食,长期调理

(1)百合杏仁粥:

百合、杏仁、粳米同煮,润肺止咳,适合干咳少痰者。

(2)山药薏米粥:

山药、薏米、红枣熬粥,健脾化痰,适用于痰湿体质患者。

(3)虫草炖老鸭:

冬虫夏草与老鸭同炖,补肺益肾,适合肺肾两虚型久咳患者。

4.情志与生活方式调节

(1)情志调护:

中医认为“悲则气消”,长期忧虑、悲伤会损伤肺气。患者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加重病情。

(2)运动养生:

适度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可增强呼吸功能,提高免疫力。

(3)避寒保暖:

冬季注意颈部、背部保暖,避免寒邪侵肺;夏季慎用空调,防止“外寒内饮”。

三、中医治疗的四大优势

1.个性化调理:根据患者体质、症状、季节变化调整方案,避免“千人一方”。

2.副作用小:中药天然成分与外治法无药物代谢负担,适合长期使用。

3.预防复发:通过“冬病夏治”“治未病”理念,减少疾病急性发作频率。

4.整体改善:不仅缓解咳嗽喘息,还能改善乏力、食欲差等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结语: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整体观念”为核心,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
2025-06-20
来源:娄底市中心医...
2025-08-01
来源:云浮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