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腊梅  单位: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16
514

“世界血栓日”由来:由德国医学家RudolfVirchow教授提出,为纪念他在血栓领域的贡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他的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此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增强居民科学就医意识,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升血栓预防能力,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关于血栓

血栓是一种在血管内形成异常血块的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成分在血管破损或炎症部位凝结成团,导致血管堵塞。通俗地说就是形成了“血块”,严重的就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容易造成突然死亡。

1.血栓在脑部血管形成会导致脑梗死(脑梗)

2.血栓在冠状动脉形成会导致心肌梗死(心梗)

3.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心梗、脑梗、下肢血管病等,都是血栓对人体造成的严重伤害。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由于其发病隐匿,早期可无临床症状,容易漏诊、误诊,号称“沉默的杀手”,致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多数患者因为不了解血栓疾病危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并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

高危人群

1.有血栓家族史的人: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如抗凝血酶缺乏症、蛋白C缺乏症、蛋白S缺乏症等。

2.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3.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偏高或波动较大,易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动脉内膜增厚。再加上高血糖状态可导致纤溶和凝血系统失衡,血液黏稠度升高,导致血栓形成。

4.吸烟人群: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脂质、炎症细胞等在血管内堆积,从而形成附壁血栓。尼古丁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栓加重。

5.久坐久站者:久坐时腿部肌肉收缩减少,下肢血流减慢,连续3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长时间站立会使小腿肌肉过于紧张,影响血液回流,促使血栓形成。

6.有血栓病史者:有过血栓病史的人,再次发生血栓的可能性更大,在静脉血栓栓塞或肺栓塞人群中,1/3在10年内会再次发病。血栓性疾病一旦发生,代表全身处于血栓易感状态。

7.精神压力:在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的心理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增加血栓的发生风险。

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事实上,静脉血栓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世界卫生组织提醒我们,连续不活动超过4小时会显著增加患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运动是预防和控制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

1.避免久坐不动

长期久坐不动是血栓的“帮凶”,最新研究表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会诱发血栓,医学专家将这种现象称为“电子血栓”。坐在电脑前超过90分钟,膝部的血液流动会减少50%,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因此,建议每使用电脑1小时就起身活动一会儿,避免久坐不动的习惯。

2.运动

走路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有效预防血栓的运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又能强身健体。无论性别和年龄,走路都能带来健康收益,尤其是预防血栓。走路有助于保持有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进而预防血栓的形成。

3.健康饮食:

保持健康饮食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基础。为预防血栓,建议多食用黑木耳、生姜、大蒜、洋葱、绿茶等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摄入。

4.控制血压、血糖: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血栓的高危人群。越早控制血压血糖,越能有效保护血管,预防心脏、脑部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5.戒烟:

长期吸烟会严重损害血管健康,一支小小的香烟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破坏全身血液循环,导致血管内壁受损,进而诱发血栓。因此,戒烟对于血栓预防至关重要。

6.缓解压力:减轻血管负担

加班、熬夜和持续的压力会导致动脉急性堵塞,甚至引发动脉闭塞,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适当的放松和压力管理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