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群婷  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16

在很多肺病患者心中,运动仿佛是“遥不可及”的事。喘不过气、容易疲劳、走几步就胸闷……似乎越动越不舒服。有些人因此干脆选择静养,尽量少出门、不走路,怕加重病情。但你可能不知道,长期不动反而更容易导致身体功能退化,呼吸变差,生活能力下降。不少慢性肺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间质病等患者,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合理运动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能改善呼吸功能、增强体力、提高生活质量。关键在于“会动”“敢动”“动得对”。

为什么肺病患者更需要运动

肺病患者常常感到“气不够用”,稍一活动就呼吸急促,于是选择少动。但久而久之,不仅肺功能没有提高,反而会因为缺乏锻炼导致肌肉萎缩、耐力下降、心肺功能进一步退化,进入“越不动越虚、越虚越喘”的恶性循环。

特别是慢阻肺患者,研究显示,坚持科学运动可提高肺通气效率;改善气体交换能力;减少呼吸困难;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增强四肢和呼吸肌力量;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和多国指南均建议:稳定期肺病患者应进行个体化运动训练,作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样的肺病患者适合运动

并非所有肺病患者都能立即开始运动。首先要确认病情处于相对稳定期,也就是无明显发热、感染、急性加重;呼吸情况相对平稳,无明显憋喘;血氧饱和度稳定(一般在90%以上);医生评估可参与康复锻炼。对于处于急性发作期、合并严重心脏疾病、低氧血症未纠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暂缓运动计划。建议开始运动前,应由医生或康复师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运动计划。

哪些运动适合肺病患者

有氧运动是基础:有氧运动是最推荐的训练方式,能够提高全身耐力和心肺功能。常见形式包括慢走、快走、室内骑车、慢跑、太极、八段锦等。其中,步行是最简单可控的形式,适合大多数人;太极、八段锦节奏缓慢,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游泳则对呼吸协调能力有较好训练效果,但需注意水温和避免冷刺激。运动时间建议每次持续20~40分钟,每周进行3~5次。强度应控制在“略感气喘但能说话”的范围内,初学者可从每天10分钟起逐渐延长。

呼吸训练不可忽视:配合有氧运动进行呼吸训练,可以进一步提升肺功能和呼吸效率。包括缩唇呼吸,吸气时鼻吸,呼气时嘴唇半闭慢慢呼出,有助延长呼气时间;腹式呼吸是用膈肌呼吸,让腹部起伏,避免胸式浅呼吸;通过吹气球、吹风车等小游戏可锻炼呼吸控制力和肺活量。建议每天练习2~3次,每次5~10分钟,也可以结合日常活动如行走、上下楼梯时同步进行。

力量训练增强肌肉:肌肉萎缩是肺病患者体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适当的抗阻训练能增强上下肢和核心肌群力量。常见方式包括靠墙蹲、弓步、提踵;使用弹力带或轻哑铃进行手臂力量训练;椅子起坐、站立练习。每周进行2~3次,每次2组,每组8~12次。动作应缓慢、控制呼吸,避免憋气。

如何判断运动是否“合适”

运动中如出现以下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就医:呼吸困难明显加重;胸闷、胸痛或心悸;极度乏力或头晕、恶心;血氧饱和度下降(建议有条件时配备指夹式血氧仪)。

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可以参考以下几条原则:运动后应略有喘息,但能完整说一句话;第二天肌肉有轻微酸痛但不影响正常活动;若运动后症状持续明显加重,说明强度过大。

日常生活中还能做什么

避免憋气搬重物,改为分段、配合呼吸完成;洗澡、穿衣、弯腰动作放慢节奏,结合缩唇呼吸;合理饮食,控制体重,肥胖会加重呼吸负担;多晒太阳,预防骨质疏松,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情绪,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呼吸节律。

慢性肺病并不等于“不能动”,而是要“科学地动”。与其把运动当作负担,不如把它当成恢复健康的“药物”。规律的、有计划的运动,是帮助肺病患者延缓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武器。与其忍受每次上楼时的气喘吁吁,不如每天踏出几步,逐渐重建属于自己的体能与信心。只要方向正确,哪怕是缓慢的步伐,也能通往更健康的明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