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银  单位:岳阳市中心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565

在日常生活中,胃痛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偶尔的胃痛可能只是饮食不当或短暂不适引起,但如果胃痛反复发作,就需要高度警惕消化性溃疡的可能。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若不及时诊治,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一、什么是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致。胃黏膜有一套完善的防御和修复机制,但当某些因素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防御机制受损,胃酸和胃蛋白酶就会侵蚀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溃疡。除了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也可能出现在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口附近等部位,不过相对少见。

二、反复胃痛,消化性溃疡的典型信号

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是上腹部疼痛,这种疼痛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和周期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餐后疼痛再次出现,呈现“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常在两餐之间发生,即空腹时疼痛,进食或服用抗酸剂后可缓解,表现为“疼痛-进食-缓解”的节律,部分患者还会在夜间疼痛,影响睡眠。

除了上腹部疼痛,消化性溃疡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患者常感觉上腹部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如果溃疡出血,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大量出血时,患者会感到头晕、心慌、乏力,甚至出现休克症状。溃疡穿孔时,患者会突然感到上腹部剧烈疼痛,呈刀割样,疼痛迅速蔓延至全腹,腹部肌肉紧张,呈“板状腹”,此时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就医。

三、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之一,这种细菌能在胃内酸性环境中生存,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胃酸更容易侵蚀胃黏膜,引发溃疡。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也是常见原因。这些药物会抑制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增加溃疡发生的风险。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诱发消化性溃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失调,增加溃疡发病几率。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过度饥饿或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屏障。吸烟和饮酒对胃黏膜也有损害作用,吸烟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同时减少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影响溃疡愈合;酒精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

四、科学诊断,明确病情

如果出现反复胃痛等疑似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相关检查来确定诊断。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最准确的方法,它可以直接观察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情况,确定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和深度,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除了胃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患者口服硫酸钡后,通过X线检查可以显示溃疡的龛影,从而判断溃疡的存在。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于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也非常重要,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和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等。

五、规范治疗,促进康复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需要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通常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即联合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等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也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它们可以有效降低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促进溃疡愈合。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硫糖铝、胶体铋等,可以在溃疡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进一步侵蚀,有利于溃疡修复。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饮食,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通过规范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溃疡,恢复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