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田田  单位:山东省军区济南第八离职干部休养所  发布时间:2025-04-25
16

在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当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持续攀升。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使得糖尿病的管理更为复杂。有效的护理,尤其是血糖监测与科学的日常管理,成为控制老年糖尿病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血糖监测:把控病情的 “睛雨表”监测的重要性血糖监测就如同医生的 “眼睛”,能够直观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身体对血糖波动的感知能力下降,很多时候高血糖或低血糖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通过定期、规律的血糖监测,家属和患者能够及时掌握血糖动态,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例如,若发现老人餐后血糖持续偏高,就可以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饮食或药物剂量,避免血糖长期失控引发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正确的监测方法选择准确可靠的血糖仪至关重要。应购买经过国家认证、质量有保障的血糖仪,并定期校准。使用血糖仪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首先,洗净双手并擦干,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一般为手指指尖侧面),待酒精完全挥发后,使用采血笔刺破指尖,轻轻挤出适量血液,滴在试纸上,等待血糖仪读取数据。采血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挤压手指,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液,影响检测结果。每次测量后,要准确记录血糖值及测量时间,方便医生查看和分析病情。

日常管理:全方位呵护健康饮食管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遵循低糖、高纤维、适量蛋白质和脂肪的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全谷物,以及豆类、蔬菜等。避免食用糖果、糕点、含糖饮料等高糖食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促进肠道蠕动,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速度。新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每天摄入量应不少于 500 克。蛋白质的摄入要适量,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既能满足身体需求,又不会对血糖产生太大影响。控制脂肪摄入,减少动物油、油炸食品、肥肉的食用,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可将每天的食物总量分为 5 - 6 餐,少食多餐,有助于稳定血糖。

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增强体质、改善心理状态都有着积极作用。运动方式应选择低强度、节奏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骑自行车等。每周运动 3 - 5 次,每次运动 30 - 60 分钟。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餐后 1 小时左右,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既能有效降低血糖,又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如活动手腕、脚踝、膝关节等关节,拉伸腿部肌肉,避免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适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如果在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气短、出冷汗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并及时监测血糖,必要时进食含糖食物或就医。运动结束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如慢走、深呼吸等,帮助身体恢复平静。

用药管理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因此,用药管理十分关键。家属要协助老人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自行停药。将每天的服药时间设置成闹钟提醒,确保老人不会忘记服药。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老人,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注射方法,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常用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臀部等)、注射角度、进针深度等。注射胰岛素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每次更换针头,避免感染。同时,要了解老人所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名称、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部分降糖药物可能会引起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若老人在服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家中要备足药物,避免因药物短缺导致漏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7-04
来源:成都市金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