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的肌酐又升高了,是不是肾功能在恶化?”“我还能通过什么办法保住剩下的肾功能?”在肾内科诊室,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会出现。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下降,但通过科学的日常管理,即使是老年患者也能有效延缓肾功能衰退。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为老年慢性肾病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残余肾功能保护建议。
认识残余肾功能的重要性
残余肾功能的价值
即使肾功能已经明显下降,肾脏仍能发挥一定的排泄毒素、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作用。保留残余肾功能意味着:减少尿毒症症状(如水肿、乏力);延迟透析或移植的需求;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老年患者的特点
老年人肾脏萎缩、肾单位减少,对药物和感染的耐受性较差。但他们的残余肾功能往往比预期更有潜力,通过积极干预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的稳定状态。
日常生活的关键管理措施
科学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主要“推手”。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
目标血压:一般控制在130~140/80~90mmHg(个体化调整)。
药物选择:优先使用ACEI(如贝那普利)或ARB(如氯沙坦)类降压药,它们能同时保护肾脏。但血肌酐>265μmol/L时需谨慎。
监测技巧: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记录数值供医生参考。
重要提示: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晨起时缓慢起身以防体位性低血压。
合理饮食调整
“吃对了”能显著减轻肾脏负担:
蛋白质摄入:每日0.6~0.8g/kg体重(如60kg老人每天约36~48g),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
盐分控制:每日食盐量<5g(约一啤酒瓶盖),避免腌制食品。
水分管理:根据尿量调整饮水量,一般以前一日尿量+500ml为宜。
实用技巧:使用有刻度的水杯,分次少量饮水;烹饪时用葱姜蒜代替部分盐分调味。
避免肾毒性物质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用药,需警惕:
药物禁忌: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可能损伤肾脏。
中草药风险:关木通、广防己等含马兜铃酸的药材绝对禁用。
造影剂检查:如非必要,避免增强CT等使用造影剂的检查。
特别提醒:服用任何新药前务必咨询肾内科医生。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贫血管理
肾功能下降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引发贫血。建议:
定期监测:每3个月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目标值100~120g/L。
规范治疗: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钙磷代谢紊乱
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会加速血管钙化:
饮食控制: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
药物辅助:服用碳酸钙或醋酸钙(餐中嚼服),必要时使用活性维生素D。
感染预防
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尿路感染风险增加:
日常防护:女性排尿后从前向后清洁;男性注意包皮清洁。
及时就医:出现尿频、尿急、发热等症状立即就诊,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
运动与心理调节
适度运动方案
推荐“温和有氧+柔韧性训练”组合:
有氧运动:每天30分钟散步、八段锦或太极拳,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钟以内。
力量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上肢训练,每周2次,每次10~15分钟。
注意事项:运动中出现头晕、胸闷需立即停止。
心理支持策略
慢性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可通过以下方式调节:
认知行为疗法:记录每日症状变化,用事实纠正负面想法。
社交活动:参加肾友会,与病友交流经验。
家庭支持:家属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
结语
保护残余肾功能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持久战”。老年慢性肾病患者不必过分焦虑,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严格的并发症防控和规范的医疗随访,完全可以在延缓肾功能衰退的同时,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希望每位老年肾病患者都能成为自己的“健康管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如果您对治疗方案有任何疑问,请务必及时与肾内科医生沟通——您为保护肾脏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将转化为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