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众普遍的认知中,乳腺癌大多时候被看作是女性特有的疾病,然而医学数据却揭示了一个一直被人们忽视的事实:男性同样存在患上乳腺癌的可能性。虽说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仅为女性的百分之一,但男性患者在被确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阶段,预后情况也更糟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孔祥溢说明,男性的乳腺组织虽然不发达,但乳腺细胞依然可能因基因突变、激素失衡等诸多因素而发生癌变。揭示男性乳腺癌的致病机制及高危因素,有助于帮助公众构建科学的认知。
遗传基因:家族病史是重要预警信号
遗传因素对男性乳腺癌的发病起着关键作用,如果直系亲属(如母亲或姐妹)曾患有乳腺癌,男性患该病的风险会提高两到三倍;如果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风险甚至可飙升至百分之八十。这类基因突变会破坏细胞的DNA修复机制,使乳腺细胞更容易积累致癌突变。举例来说,在BRCA2突变携带者当中,男性乳腺癌的终生发病率大约是百分之六点八,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百分之零点一。
激素失衡:雌激素与雄激素的“拉锯战”
男性体内雌激素与雄激素之间维持的动态平衡,是乳腺保持健康的关键。如果雌激素水平异常增高,或雄激素分泌不足,乳腺细胞就可能过度增殖而发生癌变。以下因素容易打破这种激素平衡:
(1)肝脏疾病:肝硬化患者灭活雌激素的能力下降,致使雌激素在血液中蓄积。有研究表明,肝硬化男性患乳腺癌的发病率是健康人群的3倍。此外,在药物影响方面,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药物(如某些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药物)或抗雄激素药物,也可能直接干扰激素代谢。
(2)肥胖:脂肪组织中的芳香化酶可将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肥胖男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平均比正常体重者高30%,乳腺组织长时间受此刺激易发生癌变。
环境暴露:职业风险与生活方式叠加效应
(1)职业暴露:化工和核能行业的从业者,由于接触苯、多环芳烃等致癌物,或长期处于低剂量辐射环境中,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8倍。
(2)酗酒:酒精会损害肝细胞,干扰雌激素的正常代谢。如果每日饮酒量超过50克,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将提升,幅度可达25%。
(3)吸烟:烟草中含有的多环芳烃可诱导乳腺细胞发生DNA突变,吸烟者患乳腺癌的相对风险是1.3(非吸烟者为1)。
年龄与疾病史:不可逆的累积风险
男性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60至70岁,这与细胞修复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密切相关。此外,有以下疾病史者需高度警惕:
(1)乳腺疾病:曾患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患者,其乳腺组织长期处于增生状态,使癌变风险提升至三倍。
(2)睾丸损伤:外伤或疾病导致睾丸功能衰退,雄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相对升高。
(3)前列腺癌治疗史:在接受抗雄激素治疗的患者中,约有0.5%会继发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的防治工作需摒弃“性别偏见”,树立“早筛早治”的观念。采取控制体重、限制饮酒、戒烟和避免职业暴露等措施,可将发病风险降低超过40%。一旦身体出现异常信号,应及时就医检查,这是对生命最负责的做法,毕竟在健康面前,性别并非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