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贲贲  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2
148

在医学的持续发展下,对药物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求日益提高。传统药物递送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应运而生。其凭借独特优势,在药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研究其应用进展对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意义重大。

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类型

纳米粒递送系统

纳米粒递送系统是基于纳米技术发展的新型药物载体技术,其核心是将药物包裹或负载于纳米级颗粒结构中形成稳定的递送单元。这类系统的载体材料多选用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减少在体内引发的不良反应。纳米粒的微小尺寸使其具备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可轻易穿越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屏障,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等,从而提高药物在靶组织中的富集程度。通过对纳米粒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可连接特异性靶向分子,使药物精准识别并结合病变细胞,降低对正常组织的影响。同时,纳米粒结构能保护药物免受体内酶的降解和环境因素的破坏,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实现缓释,维持稳定的治疗浓度,为提升药物治疗效果提供有力支持。

脂质体递送系统

脂质体作为一种以磷脂双分子层为结构基础的封闭型纳米载体,其化学组成与天然生物膜高度相似,展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特性。这种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能够同时容纳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从而显著增强载药容量并拓宽应用范围。由于其与细胞膜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脂质体可通过融合或内吞作用高效将所负载药物转运至靶细胞内部,显著提高药物摄取效率。由于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不易引发免疫反应或毒性效应,展现出优良的安全性能。通过改进脂质体的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可对其药物释放行为进行精准调控,实现缓释与靶向递送。该系统还具有稳定药物免受体内复杂环境影响的功能,尤其适用于不稳定药物,进而大幅提升其生物利用度,在多种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应用领域

肿瘤治疗应用

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突破了传统化疗的固有局限性,为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撑。传统化疗药物因缺乏特异性靶向能力,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常伴随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导致严重副作用。相比之下,新型递送技术通过靶向修饰策略,可精准将药物输送到肿瘤部位,从而提升局部药物浓度并增强抗肿瘤效果。其中,纳米粒和脂质体作为核心载体,利用肿瘤微环境特有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实现被动蓄积,并借助表面偶联配体与癌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完成主动靶向输送,进而显著优化治疗效能与安全性。该类系统可显著降低药物在肿瘤靶向输送过程中的降解风险,并有效限制其在正常组织中的扩散范围,从而减轻化疗药物对骨髓、消化道等重要器官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为肿瘤个体化治疗及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心血管疾病治疗应用

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传统治疗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复杂,常涉及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问题,传统药物治疗存在靶向性差、局部药物浓度不足、作用时间短等问题。新型递送系统能够将抗血栓药物、抗炎药物、血管修复药物等精准递送至病变血管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药物对病变组织的作用效果。通过对载体表面进行修饰,使其识别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物,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减少对正常血管组织的影响。同时,这类系统可以控制药物的缓释,延长在病变部位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长期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结语: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研究的不断推进,有望进一步优化药物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也将为药学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