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为生命的动力之源,主动脉为其中的常见血液循环中枢,复合手术室的医师们在血管里“拆弹”,在神经上绣花。
揭秘拆弹部队的作战阵地
主动脉夹层素有“血管炸弹”之称,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危急的病症,致死率居高不下。专门应对这一病症的医疗团队被形象地称为“血管拆弹专家”。手术在特殊的复合手术室内进行,这种手术室集成了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等多种功能。
走进“拆弹部队”
复合手术室与普通手术室的核心区别在于配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设备犹如医生的眼睛,能够精准定位患者体内的血管走向。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DSA系统仅具备基础透视功能,不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内部构造。为获得更清晰的血管影像,应在造影过程中借助造影剂这种特殊药物进一步提高显影效果。高压注射装置用于将造影剂精准注入患者体内;科室既专注于提升疑难手术技术水平,又着力培养医护团队的紧急处置能力。借助设备系统,便能在控制平台实施血管造影操作,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流程清晰可见,显示屏上能精准呈现主动脉夹层的具体特征。完成造影检查后,医疗团队将选取匹配的主动脉覆膜支架,执行拆弹操作,即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修复术。复合手术室还配备了开展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的全套装置。作为心外科手术的核心设备,体外循环装置能够将静脉血液导出体外,经由人工心肺机完成氧合过程,再通过机械泵模拟心脏功能,将血液重新输送到全身循环系统。术中超声监测设备同样是复合手术室的标准配置,该设备能实时通过超声影像评估手术效果。
“拆弹部队”各司其职
“拆弹部队”的医生位于手术台右侧主导操作,左侧配备助手协助,洗手护士在左侧负责器械传递。体外循环专家在主刀后方监控生命支持系统,麻醉医师一般在手术台前端管理患者的麻醉状态。巡回护士在台下负责无菌物品供应,确保手术流程顺畅。根据术中需求可随时启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或实时超声监测系统。主刀医师是手术全程的执行指挥官;手术助手负责配合主刀完成各项操作;器械护士负责精准提供手术所需器械;循环灌注师负责管理体外循环装置;麻醉医师负责全程监控患者麻醉深度;巡回护士负责保障手术物资的无菌转运。
“拆弹”方法
特殊治疗策略涵盖:开窗技术、平行支架技术、分支支架植入术以及复合手术方案等多种创新方法。医疗团队在显微外科领域持续精进技术、突破创新边界、力求尽善尽美。借助高分辨率显微设备,运用细若游丝的缝合器械在直径不足0.3毫米的微细血管间进行精密缝合操作,手法细腻、定位精准、力道适中、技巧娴熟,每处缝合都考验着专业功底与意志力的极致水平。他们将这种高超技艺、执着追求和匠人品格,融入每台手术的全过程。
开窗技术涵盖体外操作台开窗与体内原位开窗两种实施方式,体外操作台开窗具有操作便捷、推广性强的特点,在体外预先展开支架,使用高频电刀在覆膜支架表面精确灼刻出符合血管直径要求的窗口,该窗口需与靶血管精确对位,支架释放后既能有效隔绝病变区域又可维持靶血管正常血流。该术式尤其适用于累及主动脉弓部乃至升主动脉的复杂主动脉病变。患者存在降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弓内侧溃疡性病变,导致左颈总动脉、解剖变异的左椎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医生通过体外预释放覆膜支架并精准开窗后植入,成功在封闭溃疡灶及夹层破口的同时,确保了重要分支血管的通畅性。
综上所述,未来应组建技术覆盖面更广的“拆弹”队伍,积极开展精细化技术模块,促进各学科纵向拓展,为患者及时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诊疗服务,提升手术精准度;要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患者康复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