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健康征程中,慢性肾衰竭是一场持久的挑战,其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关于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早期症状
慢性肾衰竭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此阶段患者会感到异常的疲倦,即使休息充足也难以恢复正常的状态,且身体乏力常常伴随着食欲不振,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摄入。此类慢性肾衰竭的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身体不适,而错误的判断则会延误诊断的最佳时机,为后续治疗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中期症状
慢性肾衰竭进入中期后,患者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症状,如下肢水肿。患者的下肢尤其是脚踝、脚背部位会逐渐水肿,其皮肤也会变得紧绷、发亮,在按压后还会出现凹陷,且凹陷的恢复时间相对较长。这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使得体内水分代谢紊乱、水分滞留所引起。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常常感到头晕、头痛,还会伴有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而血压的升高与肾脏分泌的一些调节血压的物质失衡有关,因肾脏无法正常分泌调节物质,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上升。
晚期症状
慢性肾衰竭晚期又被称为尿毒症期,此时患者的身体非常脆弱,症状会愈发严重且复杂多样。其中贫血成为常态,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锐减,导致患者面色苍白如纸;记忆力也会逐渐减退,患者常常忘东忘西、忘记刚刚做过的事情;还会出现失眠症状,导致患者精神萎靡。除此之外,还会伴随心包炎与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慢性肾衰竭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多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等药物来纠正贫血。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模拟人体自然分泌的激素,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红细胞,从而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铁剂则可补充体内缺失的铁元素,为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提供必需的原料,促进红细胞的正常发育和成熟,进一步提升血液的携氧能力,有效缓解患者的乏力、气短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另外,慢性肾衰竭患者还会存在钙磷代谢紊乱这一问题,钙磷失衡会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长期发展还会引发肾性骨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骨骼疼痛,同时增加骨折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钙剂、磷结合剂等药物来维持体内钙磷平衡。
透析治疗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其功能出现严重障碍,会影响体内废物和多余水分的排出,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此时透析治疗能够维持患者生命、缓解症状。透析治疗通过模拟肾脏的滤过功能,利用半透膜将患者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多水分分离出来,从而净化血液、恢复体内环境稳定。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会被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的过滤和清理后再回输到体内。这一治疗方式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便之处。
肾移植
终末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肾移植是极具希望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此阶段患者的肾脏功能严重受损,依靠常规的药物治疗和透析手段无法维持正常生活,而通过肾移植能够将健康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使其替代原有的病变肾脏,重新恢复肾脏的各项生理功能。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摆脱长期透析的困扰,还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肾移植治疗中寻找合适的供体是一道难关,理想的供体需与受体在血型、组织配型等方面高度匹配,以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而等待合适供体的出现会使得患者和家属备受煎熬。除了寻找供体的难题外,肾移植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且在术后患者还需面对免疫排斥反应这一严峻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