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享受美食无疑是生活中最美妙的事情,但在享受之余我们往往又会遭遇腹部胀气、反胃呕吐等困扰。腹部饱胀感觉像充气一样,胃酸反流刺激食管,这种反复出现的问题会给生活带来烦恼,而且对健康造成威胁,进一步会引发胃部疾病、食道炎等,而这些问题大部分归咎于我们日常惯有的生活行为与习惯,如果能有意识的改变以下5个日常习惯,能对肠胃进行很好的调理,从而能够摆脱这些苦恼的症候。
一、细嚼慢咽,减轻胃肠负担
有些人吃饭速度过快,这种情况不仅给肠胃带来很大的负担。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到口腔中,咀嚼使食物磨成颗粒状,同时唾液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但若是吃饭的速度过快,没有完全被咀嚼的食物就被送入到胃中,大块状食物需要胃分泌更多物质去消化和分解食物,加重了胃的工作负担。此外,吃饭过快的人往往不自觉地吞咽很多的空气。这些空气在吸入我们的肠道中后就会引起胀气症状。一项研究表明,慢慢进食的人在饱餐之后要比大吃大喝的人减少大约30%的胀气。因此,我们建议在咀嚼食物时至少嚼20~30下,而且进食用时应控制在20~30min之间,这不仅能使食物被更好地吸收,同时也为大脑处理饱腹感信号提供了足够的时间,防止因吃得过多而带来的不适症状发生。
二、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是诱发胃肠疾病的最主要因素。过食辛辣、过食油炸、过食生冷、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品可直接刺激到胃部,造成胃液分泌增加而出现反流现象。例如:辣椒素的辛辣味可直接刺激到胃壁,造成胃壁的毛细血管充血和通透性增加,同时降低胃壁的屏蔽效应;酒精可破坏胃壁的鳞状上皮细胞,降低其保护效应。
另外,过多的糖和脂肪在胃里的消化速度较慢,容易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肠胃胀。我们要保持“轻食均衡”的健康理念,多吃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青菜和苹果等,能够促使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少食油炸及熏腌的食品,适当加入一些粗粮,例如燕麦、糙米等食物,它们富含有益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于肠胃的健康运动。
三、规律作息,让胃肠按时“工作”
人体脏器也有各自的生理节律,如果能按点吃饭,胃肠会自觉在相应的时点开始消化前的准备工作,分泌消化酶,加强蠕动。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规律作息,则会造成我们的肠胃无法“按时上班”。饮食不规律,经常饿一顿,饱一顿,会使肠胃的常态运作模式发生紊乱,长期如此会导致胃酸异常分泌,空腹时如果未进食而无法补充胃液,会造成胃对胃壁的化学侵蚀;而暴饮暴食则会撑大胃的储存空间,增加胃消化的负担,使肠胃无法及时消化,引起胃胀、嗳气反酸。
四、适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
人们长期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影响自身的肠胃。适当的运动加快全身的血流速度,增加肠胃氧气供应量,增强肠的收缩力与胃的消化速度,消化和排泄体内的营养残渣。但是要注意在饭后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慢跑等轻松的运动方式,有助于肠胃系统的健康运作。另一种促进肠道运动的方式是腹部按摩。平躺在床上,把双手放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按照逆时针方向顺时针轻抚腹部,每做10~15分钟,每日重复一次或两次,有助于改善肠胃的健康状态。
五、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我们的情绪及脾胃健康有很大的关系,当处于忧虑、紧张、悲伤等不良情绪时,大脑通过神经-激素通路来影响胃肠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保持内心平静,可以通过听音乐、思考、深呼吸放松自己的焦虑情绪,使我们的身体得到充分的休养。研究发现,每天都做15~20分钟的冥想练习,能够有效减弱焦虑情绪,缓解胃肠的应激反应。
总之,养好肠胃是一件难事,我们要长期坚持良好生活习惯,细嚼慢咽,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作息规律,适当地多做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从而摆脱饭后饱胀和返流带来的痛苦,尽情品尝各种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