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戚莉  单位:贺州市中心血站  发布时间:2025-07-22
337

“听说经常献血会上瘾,一旦停下来身体就会出问题?”“献完血之后感觉浑身乏力,是不是元气大伤了?”在献血屋或献血车旁,时不时会听到类似的讨论。献血作为一种挽救生命的公益行为,却被各种传言蒙上了神秘面纱。今天咱们就用最实在的话,聊聊关于献血的5个常见疑问,把真相和谣言掰扯清楚。

一、献血会“上瘾”?身体可没这么“任性”

“献血上瘾” 可能是流传最广的谣言之一。有人说“献过几次血后,身体就会依赖这种出血状态,不献就会不舒服”,这其实是对人体生理机制的天大误会。

咱们的身体就像个精密的“智能工厂”,血液总量保持着动态平衡。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大约是体重的7%-8%,比如60公斤的人约有4.2-4.8升血液。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这点“缺口”根本不会触发身体的“依赖机制”。

献血后,身体会启动快速补给程序:血浆里的水分和电解质,通过喝水和饮食在1-2小时内就能补足;红细胞的恢复稍慢些,大概需要1-2个月,但骨髓会加快造血速度,并不会因为献过血就“养成必须定期失血的习惯”。

二、献完血觉得累,是身体被“掏空”了吗?

献血时,血管被穿刺会让身体产生短暂的应激反应,加上捐献出少量血液后,血压会有轻微波动,有的极少数人会出现头晕、乏力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个别献血者在空腹或疲劳状态下献血引起的,是身体的正常调节反应,并不是“元气大伤”。

只要在献血后适当休息,多喝些温水或适当补充糖水,补充些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比如鸡蛋、瘦肉、菠菜),这种不适感通常半天到一天就会消失。而且从长远来看,定期献血还能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让造血系统保持活跃状态,就像给机器定期上润滑油,反而能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恢复速度也有差异。如果献完血后乏力感持续超过两天,或者出现心慌、出冷汗等严重不适,这时候就得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能一概归咎于献血本身。

献血会传染疾病?正规渠道比你想的更安全

现在所有的采血机构都严格执行 “一人一针一管” 制度,使用的都是经过严格消毒的一次性采血器材,拆开包装后只能用一次,用过后立即销毁,根本没有重复使用的可能。而且在献血前,工作人员会对你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包括血压、心率、血红蛋白、乙肝表面抗原、转氨酶等筛查,只有完全合格的人才能献血。

正规血站的血液还要经过多次检测,合格后才能用于临床,安全性有多重保障。只要选择政府批准的正规献血点(比如医院的献血屋、流动献血车),就不用担心中招。

四、血型特殊的人献血没用?稀有血型更需要“互助”

Rh阴性血在人群中的比例不到1%,虽然平时需求少,但一旦有Rh阴性血患者需要手术或分娩,就必须用相同血型的血液。如果稀有血型的人都不献血,血库就会出现“告急”,到时候患者可能因为找不到血源而耽误治疗。

而且稀有血型的人之间更需要建立“互助网络”。因为Rh阴性血的人如果输入Rh阳性血,可能会产生抗体,再次输血时就会有危险,所以他们只能接受相同稀有血型的血液。很多地方的血站会为稀有血型献血者建立档案,当有人需要时,会联系符合条件的献血者,这种互助模式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五、年纪大了不能献血?符合条件就能贡献力量

我国规定的献血年龄是18-55周岁,身体健康的人如果之前有三次献血经历,年龄可以放宽到60周岁。

有研究显示,定期献血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来说,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献血,不仅不会损害健康,反而可能对身体有益。当然,年龄较大的人献血前一定要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配合医生做好检查,不要隐瞒病史,这样才能既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又能让血液质量符合要求。

无偿献血是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每一袋血液背后都可能连着一个家庭的希望。那些关于献血的谣言,大多是因为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当我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献血,就会发现这不仅是一种公益行为,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