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提到口腔疾病,多数人先想到蛀牙,却常忽略更常见、危害更大的牙周病。作为成年人牙齿脱落的首要原因,它不仅破坏口腔健康,还可能引发全身多种疾病。下面从病因、危害到预防,讲述牙周病的相关知识,为大家筑牢口腔健康防线。
牙周病的致病因素:细菌为主,多因叠加
牙周病以细菌感染为核心,局部与全身因素共同作用。口腔有700多种细菌,食物残渣、唾液矿物质与细菌混合,会形成无色透明的牙菌斑,这是致病“元凶”。其致病菌释放毒素,刺激牙龈引发炎症。若牙菌斑长期未清理,会钙化形成牙结石,附着在牙齿表面和牙龈沟内,为细菌繁殖提供环境,还会压迫牙龈、破坏牙周组织。
局部因素中:牙齿排列不齐、牙缝大、不良修复体易致食物嵌塞,增加牙菌斑堆积;吸烟会收缩牙龈血管,降低局部抵抗力,让细菌更易入侵。全身因素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牙周组织对细菌敏感性大增,且牙周病会反过来影响血糖,形成恶性循环;骨质疏松、免疫系统疾病、长期服用降压药或免疫抑制剂,以及遗传因素,也会增加牙周病发病风险。
牙周病的危害:从口腔到全身
很多人以为牙周病只是“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的小问题,实则它会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
1.口腔直接危害
牙周病发展渐进,早期是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及时干预可逆转。若放任不管,炎症会蔓延,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牙齿支持结构,进入牙周炎阶段。随着牙槽骨吸收,牙齿会松动、移位、牙缝变大,最终脱落。此外,牙周袋内细菌还会引发口臭、牙周脓肿,影响口腔功能与生活质量。
2.关联全身疾病
心血管疾病:牙周病致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血管壁,引发炎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牙周炎患者患冠心病风险比普通人高2倍,脑卒中风险高1.5倍,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影响高血压病情控制。
糖尿病:二者“双向影响”,高血糖削弱牙周组织抵抗力,加重牙周病;牙周病炎症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更难控制。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比无牙周病者低30%,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更高。
呼吸系统疾病:口腔是呼吸道“门户”,牙周袋细菌经吸入进入下呼吸道,可引发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人、长期卧床或免疫力低下者风险更高。
孕期并发症:孕妇患牙周病,致病菌可经血液循环进入胎盘,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风险,严重牙周炎孕妇早产概率比口腔健康孕妇高7倍。
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杆菌是胃炎、胃溃疡、胃癌的重要诱因,牙周袋是其“储存库”之一,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经吞咽进入胃部,会加重胃病,甚至导致治疗后复发。
牙周病的防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牙周病虽危害大,但可防治,掌握正确方法能降低风险、逆转早期病变。
1.预防:日常护理+定期检查
预防核心是控制牙菌斑。要正确刷牙,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不少于2分钟,用巴氏刷牙法,确保清洁牙齿每个面;每天至少用1次牙线或牙缝刷,清除牙缝食物残渣与牙菌斑;戒烟,减少甜食、黏性食物摄入,少喝碳酸饮料;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每年洁牙1~2次,洁牙能有效清除结石和牙菌斑,且不会损伤牙齿。
2.治疗:分级干预
出现牙周病症状要及时就医,按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基础治疗适用于牙龈炎和轻度牙周炎,包括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清除结石、细菌与病变组织;中重度患者若基础治疗后效果不佳,需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等,促进组织再生;治疗后需长期维护,每3-6个月复查,医生会洁治、调整方案并指导护理,防止复发。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