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玲志  单位:巴中市中心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516

心衰通常是指心力衰竭,它是由各种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疾病,使得心室充盈或(和)射血功能受损、心脏的泵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瘀血、器官组织供血不足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严重时可能威胁生命。除了科学的治疗外,护理也很是关键。

心衰的病因

1.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衰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它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减少了心脏供血。这种供血不足会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肌损伤和心衰。

2.高血压:高血压引发的心衰通常是由于心脏在长期高负荷下的过度劳累和逐渐失去弹性所致。

3.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坏死。心肌梗死后,受影响的心肌区域无法恢复正常功能,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最终引发心衰。

4.心肌炎:心肌炎是心肌组织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毒素引起。炎症影响了心肌的正常功能,可能导致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心衰的发生。

5.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的异常功能,如瓣膜狭窄或反流,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或心室扩大,最终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成为心衰的一个潜在原因。

6.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会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增加心衰的风险。家族病史中存在心衰的情况也提示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贡献。

护理要点

1.观察病情

在治疗过程中勤加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当心电图表现或生命体征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注意患者是否发生水肿以及水肿消长情况。护理人员最好每天监测体重变化,精确记录出入量;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及发绀表现,应首先判断发病程度,告知医生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肺部听诊音变化、血氧饱和度指数和血气分析结果,给予对应的给氧方式和氧流量,同时观察患者排便状况,以便使用缓泻剂缓解排便不畅。

2.心理护理

情绪直接影响病情改善情况,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安、烦躁、焦虑等症状,在护理中,要耐心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主动与患者沟通,态度和蔼、语言通俗,以取得患者信任,提高其依从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宣教疾病知识,分享治疗成功案例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3.用药护理

首先严格根据医嘱,及时、准确地予以患者吗啡药物,可采用皮下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的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扩张患者周围的血管。密切观察患者用药以后的反应情况,如果患者的呼吸、心率或血压等出现明显异常,对于呼吸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应立即停止用药。为了患者快速利尿,可以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予以适量的呋塞米药物,必要的情况下,可每4小时给药一次。毛花苷C,初始剂量一般选0.4-0.8mg,进行稀释以后,主要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2小时以后,调整用药的剂量,可取0.2-0.4mg。血管扩张剂,此类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给药速度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氨茶碱,取适量的氨茶碱药物于葡萄糖溶液中,稀释以后,缓慢地静脉推注,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律、血压变化或是否出现肌肉颤动。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患者的心脏负荷。

4.饮食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最忌讳的饮食便是摄入盐量过多,每餐应少食,但可通过增加进餐次数来补充能量,水分和食盐的摄入需严格控制,轻度心衰患者每天盐量摄入小于5克;中度心衰患者每天摄入盐量为2.5至3克;而重度心衰者每天食盐量应该小于1克,每天使用大量利尿剂的病人则不需要过分限水,且每天盐摄入量应该小于5克。

5.并发症护理

心律失常:①严密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若发现频发室早、二联律、RonT现象、严重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速等情况,应立即处理;②发现室颤,尽快进行电除颤;③在心电监护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源性休克:②心电监护、血压监护,有条件时可进行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监测;②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③建立静脉通路,持续高流量吸氧;④准确及时地给药并监测给药后变化。

急性肺水肿:③端坐位,双腿下垂;②建立静脉通路,持续高流量吸氧;③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