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对自己的耳朵既熟悉又陌生。片面认为耳朵就是由左右耳廓和耳道、耳膜简单组成。但其实耳朵的结构十分复杂而精细。任何一个结构的异常,都可能会影响人的听力。而中耳炎就是中耳结构发生炎症。今天就这方面的知识为大家简单科普,快来了解吧。
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主要是指人体中耳(咽鼓管、鼓膜、鼓室等)部分结构或者全部结构受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发生了炎性病变。它依据症状与病情程度又可分为化脓性中耳炎与非化脓性中耳炎。而我国中医普遍认为中耳炎是由于患者体内肝胆偏于湿热,邪气上升与盛行而引发的耳部疾病,又称之为“耳脓”或者“耳疳”。
一般情况下,咽鼓管是中耳炎最易感染的部位。而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的宽而直,并呈水平位存在,这样当儿童患上麻疹、流行性感冒以及猩红热等疾病时,相关病原体就很容易随之侵入儿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这也使得儿童成为中耳炎疾病的高发人群。此外,那些有中耳炎家族史的人也容易患上中耳炎。
中耳炎的症状
首先,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耳痛。一般情况下,急性中耳炎患者的耳痛症状较为明显,往往伴随有耳内胀痛感或异物堵塞感,也常表现为持续性疼痛,疼痛感受多为抽痛。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来说,耳痛的现象一般不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耳痛都属于中耳炎,外耳道炎、外耳道疖等等疾病也会引起耳痛。
其次,中耳炎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耳流脓。一般耳流脓的现象出现于中耳炎鼓膜穿孔时,感染的脓液一般呈现为黄色且较为粘稠的状态,并且分泌的脓液味道较臭。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耳流脓也不一定就是中耳炎,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也会引起耳道流脓,但这种脓液相比于中耳炎来说较为稀薄。
除此之外,听力下降、耳鸣也是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耳鸣多表现为间歇性的,类似于流水声、蚊子或者蜜蜂的声音,也有患者产生的耳鸣是噼啪声。很多患者在出现耳鸣时,同时也会伴随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而听力下降则多是由于中耳感染,大量脓液滞留,患者往往会觉得听声音像隔着一堵墙一样。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鼓膜穿孔、听骨链受损等情况,从而造成声音的传导出现问题,听力出现减退。
中耳炎怎么治疗
一般情况下,根据中耳炎的病因或者类型,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但主要的治疗原则是控制中耳部位的感染情况,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来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当黏膜受感染发炎而流脓时,可使用过氧化氢、抗生素滴耳液进行局部治疗,当严重时还需要进行全身性抗生素治疗。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除了局部治疗和抗生素治疗之外,部分患者出现了中耳内有进展性病变的情况,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过程就是把容易破坏的骨质、粘膜病变去除,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是否重新建立听骨链、修补鼓膜。
非化脓性中耳炎可使用全身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喷鼻、局部抗生素滴耳等手段控制中耳感染。
在临床上,中耳炎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以下几种:阿昔洛韦分散片主要用于病毒感染,头孢呋辛酯片用于敏感菌所导致的感染,酚甘油滴耳剂主要具有防腐、消炎、镇痛的作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有解热镇痛的作用,红霉素肠溶片主要用于细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布洛芬干混悬剂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泼尼松龙片主要具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结语
总之,中耳炎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了解中耳炎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中耳炎至关重要。重视中耳炎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病风险,维护良好的听力和健康。如果出现耳痛、听力下降或其他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