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亚丽  单位:岳阳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2
3253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方法,而中医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从病因根源着手。在中医理论中,宫颈病变属于“带下病”“症瘕”等范畴,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中医通过对病因病机的深入剖析,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形成了独特的疗效评估体系。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宫颈病变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是湿邪侵袭,湿邪有内外之分。外感湿邪多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湿毒之邪乘虚而入,阻滞气机,损伤冲任;内生湿邪则与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若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可导致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湿浊下注宫颈,日久化热,灼伤脉络。其次是气血瘀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经期产后瘀血未净,感受寒邪,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瘀血阻滞宫颈,脉络不通,日久可形成肿块,引发病变。另外,正气不足也是重要原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若脾肾亏虚,正气虚弱,无力抵御外邪,邪气久留,可导致宫颈病变缠绵难愈。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宫颈病变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方药。湿热下注证:主要表现为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稠,有臭味,外阴瘙痒,口苦咽干,小便短赤。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包括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等。若湿邪较重,可加苍术、黄柏以增强祛湿之力。气滞血瘀证:常见带下量少,色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胸胁胀闷。治疗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选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药材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等。若肿块明显,可加三棱、莪术以破血逐瘀。脾肾两虚证:多表现为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治疗需健脾补肾,益气固涩,常用完带汤合肾气丸加减,包含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等。除了口服药物,中医还常采用外用药物辅助治疗,如宫颈糜烂者可使用治糜灵栓,由黄柏、苦参、儿茶、枯矾、冰片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的作用,将其纳入阴道深处,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疗效评估

中医对宫颈病变的疗效评估不仅关注局部病变的改善,还重视整体状况的恢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症状改善:观察患者带下的量、色、质、味以及腹痛、瘙痒等症状的变化。若带下量减少,颜色恢复正常,异味消失,相关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说明治疗有效。体征变化:通过妇科检查,查看宫颈局部的病变情况,如糜烂面缩小、充血减轻、肿块缩小或消失等,这些都是疗效良好的表现。舌脉变化:中医认为舌脉能反映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治疗后,若舌质由紫暗转为淡红,舌苔由厚腻转为薄白,脉象由涩滞转为和缓,提示气血运行逐渐恢复正常,病情有所好转。全身状况: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体力等全身情况。若患者精神好转,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体力增强,说明正气逐渐恢复,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

总之,中医疗法治疗宫颈病变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宫颈病变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和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保障患者的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