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疾病,尤其抑郁症,已经作为一种常见病成为人类的第二大“杀手”。据世卫组织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总数约3.5亿例,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人,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我们必须正视“抑郁症”。相信你也一定听说过或经历过一段或抑郁或焦虑的日子,其实这些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或许都发生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艘独特的航船,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动力,也会遇到不同的风浪,而心灵,则是那指引我们前行的罗盘。如果罗盘失去了准确性,我们的人生必将终无定所。因此,我们要从心出发,好好养护我们的内心,倾听内心的声音,遵循内心的指引,才能勇敢地开启人生的无限航程。
抑郁症高危人群
1.高压力人群,“压力山大”的人患抑郁症风险较高。压力可以来自慢性应激状态,如学习、工作、经济压力等,也可以来自急性应激,如亲人意外离去、交通意外等。
2.特殊时期的女性。因为女性更为敏感、共情能力极强,她们患抑郁症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尤其是在青春期、产后和更年期这三个比较特殊的阶段更明显。
3.青春期少年。近年来抑郁症开始呈现低龄化趋势,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2017年的相关数据显示,青少年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4%~8%。《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统计了一年里公开报道的儿童青少年自杀案例392起。
4.独自生活的中老年人。老年人由于逐步衰老、与外界交流减少、缺少陪伴等,也是抑郁的高发人群。
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疾病,有点类似于感冒发烧,都是疾病的一种。抑郁症并非完全由性格导致,不是单纯通过劝说就能缓解的,它需要规范的治疗。抑郁症有三大主要症状,分别是:①情绪低落;②兴趣减退;③精力减退。抑郁症常见的早期症状: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时间诊断标准一般为症状持续至少两周。
远离心理问题,如何调控
1.换位思考。与人交往时,留心观察他人情绪,能提升人际关系质量,有效预知矛盾。保持理智,若感到事态升级要主动停止争执,留出冷静时间,避免因一时冲动而爆发冲突、酿成错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许一切就能想通了。
2.允许一切发生。不要在“不断复盘”中批判自己,徒增内心负担,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用成长发展的眼光看待已经发生的事。拒绝内耗,做行动的巨人,每一步都在靠近理想的自己。
3.正念的工作和生活。在工作生活中,积极语言无处不在:军队中的口号、开心时的歌声、仪式上的宣誓、获奖后的表彰……时刻激励着大家,让我们更具精气神、更具荣誉感、更具战斗力。积极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缓解压力、提升效率,你期望什么,往往就会得到什么;你相信什么,往往就会成为什么,潜意识会推动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4.勇于倾诉和发泄。朋友往往能够给予你不评判的倾听、同经历的共情、最可靠的支持,在他们面前请敞开心扉、畅快宣泄。说出来的那一刻,你就把沉重的包袱卸在了光里。宣泄不是软弱,而是清理心灵的淤塞,让阳光重新照进来。沉默会喂养痛苦,而表达是自我救赎的开始。
5.转移注意力。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当情绪像潮水般涌来时,别困在原地与之对抗。试着起身,把注意力交给身体——去跑步,让风带走烦躁;去整理房间,用秩序感重建内心平衡;或者埋头做一道数学题,用逻辑思维覆盖感性漩涡。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将自己融入集体,不仅可以释放压力,还能够挖掘自身特长并激发潜能,跳出抑郁“怪圈”。你的每个行动,都是在为情绪寻找更宽阔的出口!
生活或许会布下阴霾,让我们陷入迷茫与困境,但只要心怀对阳光的向往,便能寻得冲破黑暗的力量。我们要以积极乐观为养分,向着光明不断生长,听从内心的声音,抛却外界的纷扰与繁杂,循着心底的渴望,勇敢地迈出脚步,开启新的旅程。从心出发,去拥抱那充满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