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奇亮  单位: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1636

清晨起床天旋地转,走路时突然眼前发黑,转头时一阵剧烈眩晕……这些症状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但往往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事实上,老年眩晕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跌倒、骨折甚至中风等严重后果。中医在辨证施治眩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

眩晕不是小事,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患者会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摇晃。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眩晕发生率高达30%,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常见病因包括: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

2.后循环缺血: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可能预示中风风险。

3.梅尼埃病: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伴耳鸣、听力下降。

4.颈椎病:椎动脉受压导致脑供血不足。

5.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引发眩晕。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眩晕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医如何看待眩晕

中医将眩晕归为“眩冒”“头眩”等范畴,《黄帝内经》早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中医认为眩晕病机复杂,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常见证型包括:

1.肝阳上亢型: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面红目赤。

2.气血亏虚型: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

3.肾精不足型: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膝酸软。

4.痰浊中阻型:眩晕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少多寐。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来改善症状。

中医应对眩晕的实用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天麻钩藤饮:适用于肝阳上亢型的患者,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

2.归脾汤:针对气血亏虚型的患者,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

3.左归丸:调理肾精不足型的患者,具有补肾填精的功效。

4.半夏白术天麻汤:适用于痰浊中阻型的患者,可化痰祛湿。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由于中药的配伍和剂量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因此不可自行配伍。在使用中药调理时,一定要遵循医嘱,确保安全和疗效。

5.针灸推拿——疏通经络见效快

针灸可选取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推拿手法如“鸣天鼓”(掌心捂耳,食指弹击玉枕穴)对耳石症有一定缓解作用。

6.耳石复位——特定手法解难题

对于BPPV患者,中医“管石解脱法”与现代医学Epley手法异曲同工,通过特定头部运动帮助耳石归位,多数患者一次治疗即可见效。

7.日常调养——未病先防是关键

(1)饮食调养:肝阳上亢者宜食芹菜、菊花茶;气血不足者可服红枣、桂圆;肾精亏虚者适当食用黑芝麻、核桃。

(2)起居有常:避免突然转头、低头;睡眠时枕头高度适中(约一拳高);起床时遵循“3分钟原则”(醒后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

(3)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怒、焦虑;可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等动作。

这些信号别忽视

虽然多数眩晕预后良好,但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1.眩晕伴剧烈头痛、呕吐。2.突发肢体麻木、言语不清。3.视力模糊或复视。4.意识障碍或行走不稳。眩晕持续超过24小时不缓解。

预防胜于治疗

1.定期体检:重点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及颈椎状况。

2.适度运动: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

3.环境安全:浴室铺防滑垫,夜间留夜灯。

4.药物管理:某些降压药、镇静剂可能加重眩晕,需遵医嘱调整。

眩晕虽常见,但绝非“小事一桩”。中医通过整体调理,往往能从根本上改善症状。建议老年朋友出现眩晕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效果。记住:对待眩晕,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关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