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庆东  单位:四川省骨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68

骨质疏松症,这个被称为“无声杀手”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2.64亿,65岁以上人口超过1.9亿,骨质疏松症患者超过9000万,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数字仍在攀升。如何早期识别骨质疏松,降低骨折风险?骨密度检查,这把“透视骨骼健康的钥匙”,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目前,临床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是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这种技术通过X线扫描腰椎、髋部等关键部位,精准测量骨密度值,且辐射剂量极低,安全性高。DXA不仅能诊断骨质疏松,还能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评估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不同年龄段和人群都可能面临风险。以下人群应主动进行骨密度检查,将骨折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1.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是骨量流失的“加速器”。绝经后10~20年内,女性骨密度下降速度显著加快,建议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2.50岁以上男性:男性骨量峰值虽高于女性,但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同样面临快速下降。尤其我国50岁以上男性椎体骨折患病率高达1/5,建议从50岁开始定期筛查。3.有脆性骨折史者:若曾因轻微外力(如摔倒、咳嗽)发生骨折,提示骨骼已极度脆弱,必须通过骨密度检查明确现状。4.慢性病患者:类风湿关节炎、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性疾病,以及长期服用激素、抗肿瘤药物的人群,骨代谢易受影响,需定期监测。5.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如素食主义者)者,骨骼健康隐患较大。6.家族遗传高风险者:父母或兄弟姐妹有骨质疏松或髋部骨折史,个体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骨密度检测结果通常以T值或Z值表示:

T值:与健康年轻人的平均骨密度对比。

T值≥-1.0:骨密度正常;

-2.5≤T值<-1.0:骨量减少(低骨量),需警惕;

T值≤-2.5:确诊为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高。

Z值:与同龄人对比,若Z值显著低于平均值,可能提示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由疾病或药物引起)。

例如,一位60岁女性检测T值为-2.8,意味着其骨密度远低于健康年轻人群,此时,医生通常会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及血液检查(如钙、维生素D水平)制定治疗方案。

骨密度检查的意义不仅在于诊断,更在于预警与干预。通过早期筛查,可明确骨骼健康状况,针对性调整生活方式或进行医学干预,避免“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发生。例如:骨量减少阶段: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规律运动(如负重训练、太极)延缓骨流失;骨质疏松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特立帕肽),并严格避免高风险动作(如突然弯腰、提重物)。

骨密度检查是“诊断工具”,而科学的生活方式则是“预防基石”。以下原则助您“存”住骨量:1.充足营养:每日摄入800~1000毫克钙(牛奶、豆制品、绿叶菜是优质来源),配合维生素D(日晒或补充剂)促进钙吸收;2.规律运动:年轻时多进行跳跃、跑步等高冲击运动提升骨峰值,老年期选择快走、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维持骨量;3.戒烟限酒:烟酒加速骨量流失,且影响钙吸收;4.定期监测:高危人群每1~2年复查骨密度,动态跟踪骨骼变化;5.警惕早期信号:若出现身高缩短、腰背疼痛、夜间翻身困难等,及时就医。

许多人认为年轻时骨密度高即可高枕无忧,实则不然。骨骼健康是动态过程,30岁左右达到骨量峰值后便会逐渐下降。即使年轻时骨密度良好,中年后仍需通过检查评估流失速度,调整策略。此外,骨密度检查并非“辐射风险高”,DXA的辐射剂量仅相当于一次胸片的1/10,安全性有保障。

骨质疏松的可怕之处在于“无声”,但骨密度检查赋予了我们“听见危机”的能力。通过这一简单、安全的检测,我们能提前识别骨骼的脆弱,用科学手段加固生命之“柱”。中老年人、高危人群更应将其纳入年度体检项目,让“无声的骨折风险”在早期干预中消散。记住:守护骨骼健康,就是守护晚年生活的尊严与自由。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