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惠芝  单位:广元万江眼科医院 眼科  发布时间:2025-07-31
1393

“滴一滴,白内障不见了”“不用手术,药水就能治好老花眼”……在各种广告宣传中,白内障眼药水被吹成了“视力救星”。不少老人为了避免手术,花高价购买这类产品,结果不仅没效果,还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事实上,白内障是晶状体老化的必然结果,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逆转这一过程,盲目依赖眼药水,只会白交“智商税”。

一、白内障的“真面目”:晶状体的“老化混浊”

要明白眼药水为何无效,先得了解白内障的本质。我们的眼睛里,晶状体相当于“镜头”,正常情况下清澈透明,能让光线顺利聚焦在视网膜上。随着年龄增长(一般50岁后开始),晶状体蛋白质逐渐变性、混浊,就像透明的玻璃变成毛玻璃,光线无法穿透,导致视力模糊、看东西重影、畏光等症状——这就是白内障。

导致白内障的核心原因有三个:

年龄老化: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90%,是人体衰老的自然表现。

紫外线损伤: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会加速晶状体蛋白质变性。

代谢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会影响晶状体营养供应,导致混浊提前。

二、眼药水治白内障:广告背后的“伪科学”

目前市面上的白内障眼药水,主要成分无非这几类,但它们的作用都被严重夸大了:

抗氧化剂(如谷胱甘肽):理论上能减少晶状体氧化损伤,但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只能延缓极早期混浊,无法逆转。

营养类(如维生素B12、牛磺酸):可能对眼睛健康有一定益处,但无法穿透晶状体屏障,更不可能“修复”混浊。

中药成分(如麝珠明目、石斛夜光):宣传中称“活血化瘀、明目退翳”,但临床研究从未证实其能治疗白内障,部分成分甚至可能刺激眼表。

三、三类人最容易交“智商税”

恐惧手术的老人。“动刀子太可怕”“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这种心理让很多老人对手术充满抗拒。其实,现代白内障手术已经非常成熟,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切口仅2-3毫米,全程10分钟左右,术后第二天就能正常用眼,疼痛轻微。

轻信“熟人推荐”的群体。不少老人被亲戚朋友“安利”:“我用了XX药水,看报纸清楚多了”。实际上,每个人的白内障进展速度不同,有些人短期内变化不明显,并非药水的作用。盲目跟风购买,往往花了几千元,只买到一瓶瓶润滑液。

混淆“白内障”与“视疲劳”的人。有些中年人出现看东西模糊,就自行判断为“早期白内障”,买来眼药水“预防”。其实,视疲劳、干眼症、老花眼都可能导致视力波动,未必是白内障。盲目用药不仅无效,还可能因防腐剂刺激眼表,引发干眼症。

四、白内障治疗的“唯一正解”:手术置换人工晶体

白内障的本质是晶状体混浊,就像镜头脏了,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换一个新镜头——这就是白内障手术的原理:通过微创技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植入透明的人工晶体,让光线重新聚焦。

1.手术的“黄金时机”。很多人认为“要等完全看不见再手术”,这是过时的观念。当视力下降到0.5以下,或日常生活(如看手机、过马路)受到影响时,就可以考虑手术。此时晶状体硬度适中,手术难度低,术后恢复更快。拖延到晚期,晶状体过硬可能导致手术风险增加,甚至引发青光眼等并发症。

2.人工晶体的选择。目前的人工晶体能满足不同需求:

普通球面晶体:解决白内障问题,术后可能需要戴老花镜。

非球面晶体:提高夜间视力,适合经常开车的人。

多焦点晶体:同时矫正近视、老花,术后大概率不用戴眼镜。

具体选择哪种,需根据年龄、用眼需求和经济条件,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五、科学护眼:这些方法能延缓白内障进展

虽然无法通过药物治疗,但做好这几点能延缓晶状体混浊:

防紫外线:外出戴宽檐帽和防紫外线墨镜(UV400以上),尤其夏季和高原地区。

控慢性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会加速晶状体混浊。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叶黄素(菠菜、玉米)、维生素C(柑橘、猕猴桃)的食物,抗氧化延缓老化。

定期检查:5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早发现、早规划治疗。

白内障是人体衰老的自然规律,就像头发会变白、牙齿会松动,无法通过药物逆转。与其花冤枉钱买无效的眼药水,不如科学看待手术,在合适的时机接受治疗。记住:健康面前,理性判断比盲目尝试更重要,别让“智商税”耽误了清晰的视野。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