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发性肝炎,也称为急性重型肝炎或暴发性肝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肝脏疾病。它以其发病迅速、病情凶险而著称,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本文旨在科普暴发性肝炎的相关知识,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暴发性肝炎?
暴发性肝炎是指肝脏在短时间内(通常几天到几周内)遭受严重损害,导致肝功能急剧下降,无法满足身体的正常代谢需求。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着广泛的肝细胞坏死,使得肝脏无法有效排毒、合成蛋白质、储存糖分以及产生凝血因子等重要功能.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暴发性肝炎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甲型肝炎病毒(HAV)Z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较少见的戊型肝炎病毒(HEV)。在某些情况下,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也可能导致暴发性肝炎。药物或毒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和毒物对肝脏具有直接毒性作用,可能导致暴发性肝炎。常见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抗结核药物、抗癫痫药物等。此外,某些草药和化学毒物也可能引发肝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在某些个体中可能迅速恶化,引发暴发性肝炎。酒精中毒:虽然长期大量饮酒主要导致慢性肝病,但在极少数情况下,短期内大量摄入酒精也可能触发暴发性肝炎。其他因素:包括遗传代谢性疾病、毒素暴露、娠相关并发症(如HELLP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暴发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严重,可能包括:黄疸: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极度疲劳:全身无力,难以进行日常活动。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神经系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乃至昏迷(肝性脑病)。出血倾向: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出现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
四、诊断与治疗
暴发性肝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1.临床表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初步判断。暴发性肝炎的特点是病情迅速恶化,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2.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转氨酶(ALT、AST)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PT)等。暴发性肝炎患者的转氨酶水平通常显著升高,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上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病毒学检查: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如HBsAg、抗-HAVIgM等,以确定病毒性肝炎的类型。血氨水平: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通常升高。3.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大小、形态和结构,排除其他肝脏疾病。4.肝活检: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肝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首要目标是支持生命体征,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感染、管理脑水肿等特定治疗可能包括:人工肝支持:作为等待肝移植前的临时措施,帮助清除体内毒素。肝移植:对于多数暴发性肝炎患者而言,肝移植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治疗手段。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肝炎)、停用可疑药物等对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暴发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必要的。例如,乙型肝炎患者可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引起的暴发性肝炎,NAC是特效解毒剂。糖皮质激素: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暴发性肝炎,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
五、预防与预后
预防暴发性肝炎的关键在于避免上述风险因素,如接种疫苗预防病毒性肝炎、合理使用药物、限制酒精摄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对于已知存在肝脏疾病的人群,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和遵医嘱治疗至关重要。
预后方面,暴发性肝炎的死亡率较高,但早期识别、及时干预以及有效的医疗支持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肝移植成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能得到显著改善。六、结语
暴发性肝炎是一种紧急且严重的医疗状况,需要迅速而专业的医疗干预。通过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促进健康行为,以及加强医疗系统的应对能力,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减少暴发性肝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面对这一健康挑战,每个人的警觉与行动都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