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敏  单位:珙县中医医院 眼耳鼻咽喉科  发布时间:2025-08-15
90

“最近总觉得眼睛干涩,看屏幕没多久就酸胀流泪,是不是得了干眼症?”在眼科门诊,这样的疑问越来越常见。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的普及,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常态,由此引发的视疲劳问题正困扰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事实上,大多数视疲劳并非器质性病变,通过科学的用眼习惯调整和简单护理,就能有效缓解。

一、先弄清:视疲劳为什么会找上门?

视疲劳在医学上称为“视疲劳综合征”,是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后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眼干、眼涩、酸胀、视物模糊,甚至伴随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我们注视电子屏幕时,眨眼频率会不自觉地从正常的每分钟15-20次降至5-8次,泪液蒸发速度加快,眼球表面的泪膜容易破裂,这就是眼干的主要原因。同时,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不仅扰乱睡眠,还会直接刺激视网膜感光细胞,导致视觉疲劳。

此外,近距离用眼时,眼睛的睫状肌需要持续收缩以调节焦距,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会引发肌肉痉挛,出现视物模糊、重影等症状。对于本身有近视、远视或散光却未及时矫正的人,睫状肌需要额外发力,视疲劳会来得更快更严重。

二、方法一:重建“用眼节奏”,给眼睛“喘口气”的时间

缓解视疲劳的核心,在于打破“持续用眼-疲劳积累”的恶性循环,最简单有效的就是遵循“20-20-20”法则:每使用电子屏幕20分钟,就抬头注视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保持20秒以上。这个方法能强制让睫状肌放松,减少调节疲劳,同时提醒我们增加眨眼次数,帮助泪膜重新分布。

在日常安排中,还可以主动设置“用眼断点”:比如工作1小时后,起身活动5分钟,走到窗边远眺,或闭目养神片刻。夜间使用电子设备时,尽量开启环境灯,避免屏幕强光在黑暗中直接刺激眼睛;调整屏幕高度,使视线略微向下15°-20°,这个角度能减少眼睑暴露面积,减缓泪液蒸发。

另外,要学会“分段用眼”。很多人习惯连续刷手机几小时,其实可以把看视频、刷社交媒体等活动拆分成多个短时段,中间穿插家务、运动等非用眼活动。实验表明,同样的用眼总时长,分段进行能比连续进行减少60%的疲劳感。

三、方法二:科学养护泪膜,解决“眼干”根源

眼干是视疲劳最突出的症状,而泪膜健康是关键。泪膜由脂质层、水样层和黏蛋白层组成,任何一层功能异常都会导致干眼。除了增加眨眼,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保护泪膜:

首先,改善环境湿度。在空调房或暖气房放置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40%-60%,能减少泪液蒸发。使用电子设备时,避免让出风口直接对着眼睛。

其次,正确使用人工泪液。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如单支装),在感觉眼干时滴1-2滴,每天不超过4次。注意不要依赖网红“洗眼液”,频繁冲洗会破坏泪膜的自然平衡,反而加重干眼。

热敷是另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用40℃左右的温热毛巾敷眼,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热敷能促进眼睑腺分泌脂质,增厚泪膜的脂质层,减少泪液蒸发。

四、方法三:优化用眼环境,减少“隐形伤害”

电子屏幕的蓝光和反光是加剧视疲劳的“隐形杀手”,通过调整设备设置和环境条件,能显著降低伤害:

调整屏幕参数:将屏幕亮度调至与环境光接近(可通过对比屏幕白色与纸张白色是否协调判断),开启“蓝光过滤”功能(如手机的“夜间模式”),尤其在夜间使用时。屏幕分辨率设置为最佳状态,避免字体模糊导致用眼费力。

选择合适的用眼装备:框架眼镜佩戴者应定期检查度数,确保矫正准确;隐形眼镜佩戴者每天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避免戴着午睡。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可考虑佩戴防蓝光眼镜,但需选择正规品牌,避免劣质产品影响视力。

视疲劳本质上是身体对“用眼过度”的警示,而非严重的眼部疾病。只要掌握“合理休息、养护泪膜、优化环境”这三个核心方法,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就能有效缓解不适。需要注意的是,若调整后症状仍持续加重,或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变形等情况,应及时到眼科就诊,排除近视加深、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器质性问题。保护视力没有捷径,唯有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呵护,才能让我们的“心灵之窗”始终明亮舒适。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