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孝明  单位:桂林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03
10

踝关节韧带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多因剧烈运动、扭伤或外力作用导致韧带部分或完全撕裂。中医在治疗此类损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外治法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特点。

一、中医对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认识

中医将踝关节韧带损伤归为“筋伤”范畴,认为其病机主要为外力损伤、气血瘀滞、筋脉失养。韧带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筋”,依赖肝血滋养和气血运行。当踝关节遭受暴力扭转或过度拉伸时,局部气血运行受阻,导致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中医外治法通过直接作用于患处,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的效果,促进韧带修复。

二、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常见分型

根据损伤程度和临床表现,中医将踝关节韧带损伤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急性期(气滞血瘀型)

特点:损伤后1-3天内,局部肿胀、疼痛剧烈,皮肤青紫,关节活动受限。

治疗重点: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亚急性期(筋脉不畅型)

特点:损伤后3-14天,肿胀减轻但仍存在瘀血,关节僵硬,活动时疼痛。

治疗重点: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

3.慢性期(肝肾不足型)

特点:损伤超过2周,肿胀基本消退,但韧带松弛,关节不稳,易反复扭伤。

治疗重点:强筋壮骨、补益肝肾。

三、中医外治法的具体应用

1.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是中医治疗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核心方法,通过药物透皮吸收,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

(1)急性期(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

金黄散(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等):清热消肿,适用于红肿热痛明显者。

活血止痛散(红花、乳香、没药、冰片等):活血化瘀,缓解疼痛。

使用方法:药粉用醋或蜂蜜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4-6小时。

(2)亚急性期(舒筋活络)

推荐方药:

舒筋活血膏(当归、川芎、伸筋草、透骨草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僵硬。

七厘散(血竭、麝香、冰片等):散瘀止痛,加速组织修复。

使用方法:药膏涂抹后以绷带固定,每日更换1次。

(3)慢性期(强筋壮骨)

推荐方药:

壮筋续骨膏(骨碎补、续断、杜仲、自然铜等):增强韧带韧性,预防复发。

使用方法:药膏外敷后配合热敷,促进药物吸收。

2.手法治疗(推拿正骨)

中医手法治疗可调整关节错位,松解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1)急性期手法

轻柔按摩:沿小腿肌肉向足部方向推按,促进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点穴止痛:按压太溪、昆仑、解溪等穴位,缓解疼痛。

(2)亚急性期手法

关节松动术:轻柔摇动踝关节,逐步恢复活动范围。

拔伸牵引:缓解韧带粘连,改善关节稳定性。

(3)慢性期手法

深层推拿:重点松解腓骨长短肌及跟腱,增强韧带支撑力。

正骨复位:若伴有关节错位,需专业医师进行手法调整。

3.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促进韧带修复。

(1)常用穴位

阿是穴(疼痛点):直接针刺缓解局部疼痛。

阳陵泉(胆经):舒筋活络,增强韧带弹性。

太溪(肾经):补益肝肾,强健筋骨。

悬钟(髓会):促进骨髓和软组织修复。

4.拔罐与刺络放血

适用于急性期肿胀严重者,可快速消肿止痛。

(1)拔罐

操作:在踝关节周围拔罐(留罐5-1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注意:皮肤破损者禁用。

(2)刺络放血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肿胀处,放出少量瘀血,减轻压力。

适用情况:青紫瘀血明显者。

5.熏洗与热熨法

通过热力促进药物吸收,缓解慢性期僵硬。

(1)中药熏洗

推荐方药:

海桐皮汤(海桐皮、透骨草、当归、红花):舒筋活络。

方法:煎煮后熏蒸患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2)热熨法

推荐方药:

盐熨法(粗盐炒热后布包熨烫):温经散寒。

艾叶热敷(艾叶加酒炒热外敷):活血通络。

四、结语

中医外治法在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中药外敷、手法、针灸、拔罐等综合干预,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修复。患者应根据损伤分期选择合适的外治方法,并配合科学康复锻炼,以达到最佳疗效。若损伤严重(如完全断裂),需及时就医,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