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炎支原体是一类形态呈高度多形性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缺乏细胞壁,可通过滤菌器。该病原体主要经飞沫传播,是下呼吸道重要的致病性支原体,占非细菌性肺炎50%左右。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家庭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很容易爆发聚集性感染。
易感人群
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多发于夏末秋初,一般来说5岁~15岁儿童是此病的高发群体。临床当中也有很多3岁以下的低龄儿童被感染。此外过度疲惫、长期熬夜等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或哮喘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也很容易被感染。
感染后的危害
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之后,会在呼吸道黏膜上黏附并释放毒性代谢产物,对支气管、气管以及肺部组织产生损伤,诱发剧烈咳嗽、发热、头痛、咽痛及肌肉痛等临床症状。X线检查常为间质性肺炎表现。若是没有及时治疗,少数患者还会导致胸腔积液、肺部大片实质性病变。个别严重患者甚至出现心肌炎、心包炎、脑膜炎及皮疹等肺外组织或器官病变。此外,肺炎支原体感染会潜伏2~3周左右,在潜伏期直到症状缓解后的数周内都具有较强传染性。
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诊断感染的“关键证据”
肺炎支原体不易培养,其抗体检测目前是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能够判断是否处于感染阶段。
1.IgM抗体与IgG抗体
免疫系统在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产生IgG与IgM两种抗体,各自有着不同的临床意义。其中IgM是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一般在感染后4~5天出现,3~4周达到高峰,会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若这一抗体检测显示阳性,则提示急性感染或近期感染。IgG抗体出现的时间较晚,一般在感染后3周指标会升高,5周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但是在体内可以继续存在数月甚至数年。
2.实验室检测方法
定性检测:可以用来快速筛查,若在检验报告当中提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则代表近期感染。但若是显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处于感染早期抗体尚未产生的时候,或者抗体水平已经开始下降,还要结合其他症状以及检测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定量检测:利用颗粒凝集法针对抗体滴度加以测定,若单份血清抗体滴度达到或超过1:160,则提示近期感染;若滴度不足1:40则为阴性;指标在1:40~1:80之间,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诊断,可能处于感染早期或既往感染。
手把手教你看懂检验报告
看到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报告时要抓住检验结果、抗体类型以及滴度数值三个核心信息便能够初步判定感染情况。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报告解读示例:
IgM阳性,IgG阴性或低滴度:代表近期急性感染,若伴有阵发性干咳或发热等临床症状,高度怀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要及时治疗。
IgM阴性,IgG阳性且滴度较高:可能既往存在过感染,若此时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若近期伴有发热或咳嗽等症状,并且本次检查IgG滴度高于2~4周前检测结果的4倍则提示近期感染。
IgM和IgG均阴性:可能处于感染早期或并未感染过肺炎支原体,若是病人有发热或剧烈咳嗽等典型症状,建议1~2周后复查,或者与核酸检测相结合,做出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是临床当中诊断感染的重要工具,但并不是临床诊断唯一标准,因此大家在看到化验报告上阳性结果时,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看到阴性结果就掉以轻心,还是应该携带报告咨询医生,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孩子来说,若是出现剧烈干咳或持续性高热,即使检测抗体为阴性也要立即就诊。而成年人若是咳嗽超过2周没有得到缓解,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希望通过本篇科普文章的讲解,能够让大家对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报告产生科学认知并理性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