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检查是现代医学影像科常用的一种扫描检查技术。可针对性地扫描人体的全身系统,CT检查通常包括平扫CT和增强CT。通过CT检查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CT检查的优势
检查方便、迅速安全:受检者只需静卧不动即可完成检查。
图像空间分辨率:CT图像空间分辨率高于普通X线。
CT密度值:CT密度值能直观反映不同组织的密度差别。
分辨病变组织的能力:通过调整图像窗宽、窗位,可以调整不同组织的对比度,有利于分辨病变组织及观察不同解剖部位。
诊断病变组织的能力:CT增强扫描可以显示不同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提高了CT诊断病变组织的能力。
目前,CT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全身病变诊断、治疗的各阶段,与普通X线比较优势明显。
哪些疾病需要进行CT检查
神经系统病变:CT是最早应用于人体系统诊断和检查的方式,属于临床上诊断创伤性颅脑急诊的首选和常规方式,可高效及时地诊断颅内金属异物、颅面骨骨折、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等急性颅脑病症,临床上多用于诊断先天疾病、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病变,且CT具有较高的检出敏感性,对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和脑梗塞等急症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如患者急性出血可将CT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心血管疾病:CT可用于诊断心包积液和心包肿瘤等,CT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采用增强扫描后,伴随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定性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颅底疾病:CT可良好地显示颞凹、翼腭、腮腺肿瘤等,可在早期阶段发现眼眶内的肿瘤、咽喉部肿瘤和鼻窦肿瘤等,在诊断中耳胆脂瘤、内耳骨迷路破坏、小骨破坏和脱位、耳先天发育异常等颅底疾病中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肺结节疾病:CT在诊断肺结节方面有着重要优势,不但能够快速发现潜伏癌症,还可对瘤体结构、肺门以及纵膈淋巴结是否转移等情况做出明确诊断。
纵膈肿瘤:CT可对肿瘤起源和肿瘤内部结构进行鉴定和鉴别,可对纵膈肿瘤和血管间的关系进行诊断和观察,诊断胸膜增厚、胸膜间皮瘤和胸腔积液的价值较高。
脊椎疾病:CT可以准确诊断脊柱损伤、椎间盘脱出、椎管内肿瘤和椎管狭窄等疾病,在诊断病理钙化、骨质增生和骨质破坏方面具有显著的诊断优势。
CT检查前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做增强CT检查时,一般在检查前4个小时不能进食任何食物和水,尤其是在做腹部增强CT检查时,更需要严格禁食,因为患者食物中的成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如果不严格禁食,会有一些食物或残渣存留在胃肠道内,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扫描图像的质量。因此为了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更需要进行准备性禁食。此外,患者还要注意检查前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也不能长时间运动,否则将会出现检查不准确的情况。
要求患者自带以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对比分析。
妊娠早期的妇女禁止进行CT检查;如果是婴幼儿的CT检查,那么要在掌握其指征的基础上进行。
如果是腹部的CT检查,那么在检查的前一周不得进行钡剂消化道造影检查。
如果是肾脏的CT检查,那么在检查之前不得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在腹部CT扫描的前一周,患者不能吃含有金属的药物,以免在扫描图像中产生伪影;同时在检查之前的4小时不得进食。
为了保证扫描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盆腔扫描之前,患者可适当饮水憋尿,让膀胱处于充盈状态。
由于金属物品会在CT图像上产生伪影,可能影响医生的准确判断,所以在进行检查前一定要将身体上的项链、头饰、耳环等金属物品摘除。
如果进行的是眼眶CT扫描,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应闭目平视,尽量让眼球保持静止状态,不要随意转动。
胸腹部检查的患者,在扫描过程中要注意屏气;其他部位检查的患者,避免身体移动的过于频繁。
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医护人员会让患者使用造影剂。对碘造影剂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如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一定要在检查之前主动告知医护人员。
在进行CT增强扫描之前,要和患者详细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并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增强扫描完成之后,应在检查处停留观察一小时之后再离开。
危重或老年患者在进行CT扫描检查时,要有家属或专业人员陪同。
CT增强扫描并不适用所有人群,而是有一定的禁忌症,具体如下:目前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患有荨麻疹以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对含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目前患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妊娠妇女。




